什么是股权融资偏好?
股权融资偏好是指公司或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较多考虑外源融资中的股权融资方式,而较少考虑其他融资方式如债权融资或内部融资,进而形成融资比例中股权融资比重过大的现象。
资本结构的“融资优序理论”认为最佳的融资顺序首先是内部融资,其次是无风险或低风险的举债融资,最后才是采用股票融资。从融资成本来分析,企业内部融资的成本最低,发行公司债券的成本次之,进行股权融资的成本最高。因而,进行股权融资并不是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最优决策。
我国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如下:
1、直接原因:实际股权融资成本偏低
从理论上讲,债券融资成本应该比股权融资成本低。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少,成长性较差以及股票发行价格偏高,因此股权融资成本实际上低于债券融资成本。
2、根本原因: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我国现有上市公司中的大多数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国家股或国有法人股(两者合称国有股)往往是公司最大的股份,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国有股的一股独大,导致了公司股权结构的失衡。
3、外部原因:政策体制方面的缺陷
我国在股权融资的制度准则上对拟上市企业及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管理约束的力度不够,有利于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存在着结构失衡的现象。
除此之外,我国上市公司的净现金流量不足也限制了债权融资方式的采用;资产收益率偏低,限制了内源融资;外部股权融资能迅速提升大股东财富也导致了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