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金融是在房地产开发、流通和消费过程中,通过货币流通和信用渠道所进行的筹资、融资及相关金融服务的一系列金融活动的总称。
其基本任务是运用多种金融方式和金融工具筹集和融通资金,支持房地产开发、流通和消费,促进房地产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良性循环,保障房地产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为什么说房地产具有金融属性
1、房价很大程度上是由货币供应量决定的。
2、地产开发过程,就是一个金融杠杆的游戏。投钱,拿地,质押贷款,预售,回流资金,投入工程,银行放款。
3、置业本身也有投资考虑,不只是居住。
从国家的层面看,根据央妈的数据,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财富与房子,是深度捆绑的,家庭资产以实物为主,中国居民75%的财富,都集中在房产上,这个体量,已经相当于和货币一样重要的金融部门了。
也就是说,如果房产失去金融属性,不能变现、不能流动、不能抵押,相当于国民财富的75%都归于无效。
国民经济会瞬间失去了支点,银行里面大多数的抵押物都是房产,都归于无效,需要寻找新的抵押物来流通,这将会是灾难性的后果,甚至连钱都会变得犹如糊墙纸一样。
从这个角度来看,房产已经是和现金存款大致相当的一项财富了,让钱失去金融属性,那除非是整个体系彻底重新洗牌了。
房产的金融属性,是多层面的,不能说,房价不涨,或者二手房降价割肉出卖,房产就没了金融属性,只不过是在增值变现方面,表现不理想而已。
房产的底层逻辑,是和银行、金融、抵押物、现金衡量标尺等,深度捆绑的。
在国内做生意、尤其是生产制造行业的人都知道,如果你没有抵押物去抵押,你就没有金融支撑融资,就没有钱去扩大经营和生产。
如果是你用你自己的机器设备做抵押,银行要做一套新的系统去评估,各行各业的机器、设备都是不同标准的,比如挖煤的和产酒的,一个是采矿机,一个是酿酒机,设备如何量化达到等值、互换交易?难道比谁更重?
而且机器都是有折旧、减值、损耗的,要让所有行业都能够趋同于一套价值评判体系、具有价值能够互相换算的流动性,那么也只有厂房、房产能够做到,这就是底层逻辑。
普通人家卖房赚点小钱,或者亏点小钱,那都是九牛一毛,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的波动而已。
因为在中国,土地这种生产资料,是全民所有的,而楼市是唯一能够为公共部门掌握主动调控权的部门,不像股市和汇市,可以被外资做空或抄底,经常处在多空对决的前沿。
房地产,就相当于人民币的稳固大后方和国本。
这一点,如果实在难以理解,可以把房产比作山姆国的黄金储备和石油,支撑美元信用体系的基础。
所以,无论如何,房产不可能失去它的金融属性。
并且,在可预见的中长期内,想要找到一项能够替代哪怕房产十分之一经济体量的“支撑体系”,恐怕都很难,新能源体量小,高科技短板,白酒用于炒作还行,但不能靠白酒来发电、搞制造业。
甚至于可以说,房地产,本身就是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它永远不可能失去金融属性的,只有强弱之分,而不是有无、存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