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偏高是怎么回事?
血肌酐偏高见于各种肾病、肾衰竭、心肌炎、肌肉损伤等。肾功能不全的代偿期肌酐可不增高或轻度增高;肾衰竭失代偿期肌酐中度增高(可达445μmol/L);尿毒症时肌酐>707μmol/L,为尿毒症的诊断指标之一。
肌酐(Cr)为肌肉中磷酸肌酸的代谢产物,血中的肌酐由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类组成。外源性是指人体每天进食的肉类在体内分解产生的肌酐,内源性则是人体自身的肌肉组织代谢生成的肌酐,血中的肌酐主要由肾脏滤过后随尿液排出体外。血Cr浓度受外源性肌酐摄入量影响,也受肌肉含量、年龄等生理因素影响,应结合其他指标结果、病史综合分析。
肌酐偏高应注意多饮水, 使体内的肌酐和一些废物、毒物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此外, 提高免疫力、限制饮食当中的盐摄入量等方法都可以预防肌酐高,治疗后应该定期进行检查。
肌酐分子式(Formula):C4H7N3O
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113.1
白色结晶。热至约300℃分解。溶于12份水,微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乙醚、丙酮和氯仿。最大吸收波长234nm(ε6900,pH6.5~12.3)、217nm(ε4500,pH<3),225nm(ε11100,1mol/L氢氧化钾)。闪点290℃。
血中的肌酐来源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部分,血肌酐几乎全部经肾小球滤过进入原尿,并且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内源性肌酐每日生成量几乎保持恒定,严格控制外源性肌酐的摄入时,血肌酐浓度为稳定值,因此,测定血肌酐浓度可以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