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深圳“双创”综合指数连续6年排名第一 创业密度居全国第一

2022-08-17 09:04:30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双创由“众”而积厚成势,因“创”而破茧成蝶。

今年5月,在深圳发布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研究报告(2021)》显示,深圳“双创”综合指数连续6年排名第一,创业密度稳居全国第一,创业质量全国领先,“双创”绩效实现能力引领全国。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达37.13%,是全国唯一占比超30%的城市。

近年来,深圳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不断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通过双创周、深创赛等平台活动,吸引全球创新资源加速聚集,持续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

广阔“双创”平台积蓄创新势能

今年27岁的张至,是南科大首届毕业生,也是深圳市青年创新创业人才。

2016年大学毕业,他与导师共同创办南科新材公司,从事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新材料技术的科技成果转化,获得已授权发明专利7项。

“敢想敢做,梦想就在前方。”张至尽显拿云之志。在众多初创企业中,南科新材是一家具有朝气的年轻企业,也是从双创周、深创赛中脱颖而出。

在双创周、深创赛这样的舞台上,你可以发现,很多中国初创企业的技术在全球范围内,不再是跟风式的发展,而是引领式的创新。

2014年,码隆科技获得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一等奖。这家专注机器视觉的人工智能公司创始人黄鼎隆和码特,都看好深圳的硬件产业环境和创业生态。

“决定报名参加深创赛时,公司才成立一周,可能是规模最小的参赛团队——只有两个人。”黄鼎隆说,码隆科技在深创赛上一鸣惊人,获得投资商青睐,公司迎来快速发展。未来,他将带领团队持续聚焦视觉AI在教育领域的规模化落地,助力深圳打造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我们举办好深创赛,就是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举措,就是要通过举办深创赛,把大学生、科研人员、企业等各方面的创新创业热情调动起来,把他们的特长、聪明才智都尽可能发挥出来,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市科创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已举办14届,累计吸引4万多个项目参与比赛。14年来,深创赛舞台上诞生了一大批创新创业新星,培育出捷顺科技、汇川技术、金溢科技等13家上市企业,涌现出5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2953家国家高新企业,成为深圳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平台。

人才加速聚集“双创”热潮持续高涨

2014年8月,海归博士陈宁在深圳创立云天励飞。云天励飞在落户深圳龙岗后,两年时间里推出了首套动态人像识别系统,正是因为深圳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和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技术、产品至上,才让第一个“吃螃蟹”的陈宁抢占了先机。

参加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时,陈宁感慨说:“深圳是全国最适合海归创业的城市,没有之一;回国创新、来深创业,是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没有之一。”

陈宁等创业家书写了精彩动人的创业篇章,深深打上深圳的烙印。

此外,还有汪之涵、李屹、刘若鹏、鲁先平等一批海归人才,他们在深圳扎根创业,建立起一个个全新的创新型科技企业。为深圳创新驱动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使深圳创新创业生态链得到优化。

为集聚海内外各类创新型人才,深圳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深圳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实施“鹏城英才计划”, 成立人才创新创业投资基金,率先设立“人才日”,建成人才公园,成立国有全资的人才集团,举办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并打造便于国际人才智力交流合作的专门机构——深圳国际人才交流中心,汇聚全球顶尖智力资源和创新要素。

随着深圳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能级攀升,人才对创新创业生态的支撑作用也日益明显,使深圳对高端海归人才产生越来越大的吸引力。在海归投递城市中,深圳跻身全国前三。

目前,深圳全市共有全职院士77位,高层次人才超过2.2万人,海外归国人员19万人,人才总量已达663万人。

人才聚集为深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源源不断注入新活力。商事制度改革简政放权,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深圳商事主体呈“井喷式”增长,又有力地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创业之都。(首席记者 闻坤)

关键词: 深圳双创综合指数连续6年排名第一 创业密度居全国第一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国家高新企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