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深圳口岸经济带串珠成链 拓展深港合作新空间

2022-07-01 08:44:31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21年10月6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明确香港将规划占地约300平方公里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构建“双城三圈”的空间结构,并提出十个重点方向和45个行动项目。这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首份由香港特区政府编制,在空间观念及策略思维上跨越港深两地行政界线的策略和纲领。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当天发表2021年施政报告时表示:特区政府将建设香港北部约300平方公里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覆盖由西至东的深港口岸经济带及更纵深的腹地,将尽享港深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红利,帮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深圳市委市政府作出部署:积极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规划,高水平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推进皇岗口岸重建,推进沙头角口岸规划重建和罗湖口岸等片区升级改造,优化深圳湾口岸功能,开展前海口岸、港深西部铁路规划研究,拓展深港合作新空间。

香港特区候任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未来特区政府会以“北部都会区”作为纽带,共建高质量湾区,开拓及带动多元经济,包括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增加与大湾区其他内地城市在人流、物流、资金流、数据流等方面的交流。

深圳口岸建设大事记

深圳市口岸办有关负责人昨日表示,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以来,深圳、香港两地交往日益密切,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通关环境更加良好,通关效率不断提升。

记者注意到,深圳拥有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15个。其中:公路口岸7个,分别是罗湖、文锦渡、皇岗、沙头角、深圳湾、福田、莲塘口岸;铁路口岸1个,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口岸;水运口岸6个,分别是盐田港、大亚湾、蛇口、赤湾、妈湾、大铲湾口岸;航空口岸1个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以来,深香口岸过境客流不断增长。据统计,1997年从深圳口岸过境流量为7400万人次,2018年达2.52亿人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深圳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具体大事记如下:

2007年7月1日,深圳湾口岸正式通关,成为我国第一个按照“一地两检”查验模式运作的客货综合性公路口岸,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客货综合性公路口岸。

2007年8月15日,福田口岸正式开通。其中,人行通道桥工程连接福田口岸联检大楼和香港九广铁路落马洲管制站,是连接深圳地铁4号线和香港轻铁东部支线的口岸枢纽工程。出入境旅客主要乘坐深圳地铁4号线和香港轻铁东部支线。

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口岸正式对外开放,为国际性常年开放铁路客运口岸。西九龙站内设立香港口岸区和内地口岸区,按照“一地两检”模式进行出入境查验。

2019年6月,皇岗口岸重建项目正式启动。新口岸定位为“一地两检”的纯旅检口岸。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点项目,皇岗口岸重建后,取消货检功能,释放土地约50万平方米,将用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方区域开发。

2020年4月17日,皇岗口岸临时旅检楼完成工程竣工验收。

2020年8月26日,莲塘口岸开通。该口岸是粤港合作的重点项目之一,为客货综合性口岸,口岸采用“两地两检”查验方式,是中国车辆“一站式”通关模式的改革试点口岸,有效推动深港跨界交通实现“西进西出、东进东出”的总体布局。(记者 吴德群)

关键词: 深圳口岸经济带串珠成链 拓展深港合作新空间 港深优势互补 深圳口岸基础设施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