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三化推一化”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2023-08-02 17:26:35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本报记者|焦红霞


【资料图】

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石油天然气市场体系改革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为新时期能源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擘画重点、指明方向。

当下,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对于我国正在推进的绿色低碳发展有怎样的意义?未来如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对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主任、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曾鸣。

记者:本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对于我国能源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有什么重要意义?

曾鸣:《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对于我国能源产业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决定性的意义。电力在整个能源链上是最重要的环节,它怎么发展?就是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要形成以新能源为主体、不断转型的趋势。只有能源转型,才能够既实现“双碳”目标,又提高能源效率,同时还要保证能源安全和能源在经济上的可承受。

需要强调的是,随着社会进步,未来要实现完全电气化。实现“双碳”目标就是要通过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使得电力变成绿色清洁电力,这样才能使得整个能源产业都向着低碳化、清洁化、高效化转变。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促进电力绿色低碳发展是整个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记者:会议强调,要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推动加强电力技术创新、市场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如何看待这三个创新?

曾鸣: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当中需要一系列技术创新,总结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数字化方面技术创新,还有一类是产业领域自身技术创新,两大类创新缺一不可。没有技术上的创新,实现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就是一句空话。

关于市场机制创新,新型电力系统要有新型电力市场机制与之配套,所以需要市场机制的创新,向着新型电力市场机制过渡。

商业模式创新主要有两大特征,即“横向多能互补”和“纵向源网荷储协同”。要实现这两大特征,才能使得新型电力系统同时保障安全、经济和环保三个目标协同优化。为了具备两个特征,一部分传统的商业模式就必须创新。比如,在供应侧(多能互补)方面,要实现火电等,当然还有其他的储能方式作为调节性资源来支撑风、光、水等的发电模式,以此整体实现优化,这需要整个调度模式创新;在需求侧,要考虑各种各样的新商业模式,其中最著名的是综合能源服务。

记者: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在哪里?请介绍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路径设定。

曾鸣:关键是党中央一直强调的“先立后破”,在新能源有可靠替代的基础上,才能逐步降低传统能源的比例,从而逐步形成新型电力系统。这是我们建设整个新型电力系统必须遵循的路径。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双碳”目标——能源的清洁化。为了清洁化目标的实现,我们需要其他的“三化”作为支撑。第一是实现能源的智慧化。第二是综合化。要实现综合能源系统,而不是单独的传统的能源系统,也就是包括各种能源以及各种发电方式。比如,水力发电、火力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燃气发电……各种各样的发电方式能够协同优化。第三是市场化,必须有与新型电力系统配套的新型电力市场化的机制。

通过“三化推一化”,即智慧化、综合化、市场化来支撑我们最终要实现的能源转型,实现能源的清洁化。只有按照这样的一个路径来做,新型电力系统才能够稳步向前推进,才能够如期实现新型电力系统和“双碳”目标。

记者: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方面,政策体系如何完善?

曾鸣:建设新型电力市场需要有效的市场机制,同时还需要有为的政府,也就是说建设新型电力系统需要一系列的政策配套。这一系列的政策,包括支撑电力技术创新的政策,也包括支撑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的一系列重要政策,还有支撑各种商业模式从萌芽到最后推广的一系列政策。电力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公用性非常强的一种商品,这个政策体系对于我国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非常重要。

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整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协调能源的安全、能源的经济和能源的环保三个目标的协同优化。同时,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又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因此,一系列分阶段、重点突出、有针对性、不“打架”的政策体系非常重要。

关键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