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陈靖雯、记者皮泽红报道 “争当‘突击队’、勇做‘生力军’,在广阔的乡村天地为‘百千万工程’贡献青春力量!”7月7日,2023年广东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出征仪式在华南理工大学顺利举办。
乡村发展青年当何为?青年大学生用调研和实践经历,探索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受限于技术瓶颈,产业难发展;受限于传播渠道,产品难销售;受限于村容美化,文旅难振兴……种种问题,成为制约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也成为青年学子助力“百千万工程”的破题方向。
“我们推动广东大中专学生一年又一年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转型升级,每年在高校组建千支省级突击队,以县镇为重点的基层进行‘一对一’结对,真正破解基层难题。”共同参与了项目设计的青年学生陈童表示,目前已有1275个县镇村高质量发展需求登上项目对接平台“需求墙”,38万人次登录平台对接需求,2358个高校学生团队参与需求竞标,共收到1735条结对成功申请。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是对高校学子们最好的鞭策,他们在一线用行动践行着使命。此前,首批100个优秀示范种子项目已经播撒在南粤乡村的各个角落,在青年学子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高校—县区”结对签约,确保项目精准对接、长期服务、考核实绩、确保实效,结对破解县镇村的实际产业难题1480个。目前设置的五个省级专项各施所长,在为乡村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我是乡村绘画师”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发掘乡村文旅资源;“我的乡村实验室”扎根产业一线,开展技术攻关;“我为土特产穿潮衣”打造创意农产品包装,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我是乡村‘智’理人”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打造乡村新风尚;“我是农村新‘媒人’”发掘推广乡村文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一个个生动案例,随时在南粤乡村大地上演着。
“经过大量理论推演、实验验证,我们创新开发出了一种‘全新的冰片包埋生产工艺’,成本减少90%以上,设备投入减少98%。”华南理工大学“梅”利乡村团队代表范鹏辉同学说道。他们团队与梅州市平远县石正镇结对,帮助当地梅片树产业的发展,已经实现了梅片树的无性快繁、高效提取纯化和高值化应用。项目成果直接带动在册脱贫634人,间接带动农户3265户,提供3000多个就业岗位,实现了户均增收2万元的目标。
“哪怕是丰收年,最苦的还是渔民,我清楚地记得当时金鲳鱼的收购价只达到12元/斤。我想帮助他们,那是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来自广东海洋大学的蔡梓涵同学深情地说。他所在的“鱼”翁得利团队走进湛江市徐闻县,开展实践调研、技术研发,突破了各项技术难题,通过制作预制菜助力金鲳鱼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他们探索出了一套可复制的“高校+团队+公司+基地+农户+电商+服务”的产业新模式,项目试点运营至今,金鲳鱼产品利润提高119%,意向合同突破10万元,签订战略合作企业8家,辐射合作社4个,平台运营技巧和保鲜技术惠及超500人次。
广东财经大学的“留”影南粤团队从外国留学生的视角,用影像讲好中国(广东)乡村故事。来自摩洛哥的留学生Grace说,“我被主人公蒙美芹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故事深深打动,这个故事是我的留学生师姐Alina讲述的,今年Alina已经大四毕业,我希望我能从她手里接下接力棒,继续讲述这些动人的和有价值的故事。”他们在云浮、广州以及清远等地创建了《外国留学生讲述中国乡村故事》系列微视频栏目,为20余个镇村摄制了60余条宣传推广视频,吸引超20名留学生参与视频制作,系列视频覆盖157个国家,播放量超6000万,为岭南乡镇打造推出一批宣传精品。同时,该团队还开辟了直播电商服务,让“宣销不分家”,以互联网思维助力农民增收。
突击队行动每年将组织不少于3万名优秀大学生入县下乡,选聘不少于1000名专家作为突击队导师。“三年内,突击队打造1000个精品示范项目,第一年实现全省县(市、区)、中心镇和特色镇全覆盖,第二年实现所有乡镇(街道)全覆盖,第三年大力推进强县促镇带村。”团省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项目供需对接平台,实现校地双方供需项目自动匹配。”团省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以全省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为主体,由基层结合实际,提出大学生团队“跳一跳能够得到”的具体要求,在对接平台“出题发榜”;另一方面,依托全省高校,建设一个涵盖岭南特色农业、海洋经济产业、特色制造业、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专业支撑的项目库资源。
“激扬青春,振兴乡村——丰阳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实践项目立足丰阳镇,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的师生团队已有多年实践经验和深厚基础。 来自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赵萱介绍说,这个项目,学院植根于田野和社会构建第二课堂,依托博雅项目选拔学子赴广东清远丰阳镇展开调研。针对产业发展,队伍向丰阳镇党委与政府提交了《丰阳镇产业振兴调查报告》,获得当地党政机关高度肯定,成为丰阳镇工作计划编制的重要参考;面向古村落保护,队伍建议从公共空间建设和产业发展两个维度培育村民地方情结,关注其日常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发掘村民情感力量,助力当地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队伍还与当地党政机关合作录制歌舞,成为丰阳镇参与乡村振兴评比和推介自身的代表作品。同时,学院多位老师扎根丰阳,蒋文涵老师参与驻清远连州市丰阳镇帮扶工作队,投身于乡村振兴实践第一线;李宁利、赵萱等多位老师带领团队扎根丰阳开展学术研究,成果丰硕;2022年,学院组织师生以丰阳作为教学实习基地开展专业实习,在田野调查中进一步深化与当地的交流联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