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科创板开板四周年:硬科技作底色 为科创企业撑起一片天

2023-06-13 11:16:31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邢 萌 田 鹏

6月13日,科创板喜迎开板四周年。

四年来,作为注册制改革的第一块“试验田”,科创板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在发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创业板、北交所、主板等市场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推动了注册制改革在全市场的平稳落地。


(资料图片)

四年来,科创板坚守“硬科技”定位,打造服务科技创新的良好市场生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效应凸显,科创企业持续加码研发投入,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勇立创新潮头,交出了一份“硬核”成绩单。

展望未来,作为我国“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科创板肩负着引领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的使命,必将永攀科技高峰,为推动科技创新提供不竭动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强自立,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彰显“硬科技”底色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

科创板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了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包容性,更好地服务了一众具有核心技术、行业领先、有良好发展前景和口碑的企业。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截至6月12日,科创板共有上市公司534家,IPO融资总额达8365.17亿元,分别占同期A股市场的10.26%和16.83%,总市值为6.65万亿元,累计成交金额达37.88万亿元。

自开板至今,科创板着力支持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如今已集聚了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硬科技”成色渐浓。具体来看,截至6月12日,科创板共上市218家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司、108家生物医药公司、88家高端装备制造公司、62家新材料公司、28家节能环保公司和25家新能源公司。此外,还包括1家数字创业产业企业和4家相关服务企业。

广西大学副校长、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坚守“硬科技”定位,助力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科创板“初心”所在。在全面注册制下,科创板的“硬科技”定位更为清晰,将促成更多“含科量”充分和符合上市标准的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并谋求更大的发展。

科创板作为连接资本市场与技术要素市场的纽带,其“硬科技”底色还体现在持续推动形成技术引领产业发展、产业引导资本投入的有效循环中。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截至6月12日,上述534家科创板企业合计拥有专利66938个,平均每家公司拥有约125项专利。此外,拥有“专精特新”属性的企业有320家,占比约六成。

同时,科创板公司始终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一方面,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22年合计金额达1312.42亿元,同比增长32.10%。其中,包括亚虹医药、海创医药等在内的70家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比超过30%。另一方面,研发队伍不断扩容,截至2022年底,科创板研发“大军”已超19万人,平均每家公司超过370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超三成,中国通号、传音控股等34家公司的研发团队规模在千人以上。

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王世文在谈及研发投入保持高强度的实际效用时表示,这可为企业保持战略稳定性与提升战略执行力提供保障。

资金“活水”精准滴灌

企业成长凸现投资价值

四年来,科创板坚持“硬科技”定位,加快产业集聚和品牌效应显现的同时,进一步引领资金流向关键领域、节点企业,从而构建起全覆盖、可持续的资本支持体系。

例如,在再融资审核方面,科创板不再将盈利要求作为发行条件,而主要关注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重点审核其是否充分披露公司经营面临的风险因素等。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审核效率、缩短审核时限,将采取差异化的审核程序。

数据显示,截至6月12日,科创板公司通过增发募集资金841.21亿元,通过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527.93亿元,合计再融资规模达1369.14亿元。此外,据上交所官网显示,今年以来,共有50家科创板公司披露再融资计划,其中18家已注册生效。

在融资环境日益优化背景下,科创板企业整体业绩保持较快增长。2022年,科创板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1.28万亿元,同比增长30.65%;实现归母净利润1183.38亿元,同比增长8.70%。其中,有24家企业营收增幅在100%以上,最高达56倍。

也正是得益于企业业绩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相关企业价值愈加凸显。同时,科创板积极引入做市商制度,提高市场流动性、保持交易活跃度、平抑市场波动,进一步提升了市场价值发现能力。

在田利辉看来,在资金支持上,科创板畅通了资本生态链,实现了早期场外资金、专业创投资本、社会公众资金的全链条发展,有力地支持了高质量科创企业的股权融资。在股权融资提升的同时,科创板上市企业实际上也获得了债券发行机会和更多的银行信贷。同时,作为公众市场,科创板为上市公司提供了跨期定价机会,从而凸显科技创新的长期价值。

新陈代谢进退有序

市场生态日益优化

四年来,科创板市场生态日益完善,多元化的上市条件以及愈加严格的退市机制共同打造了科创板进出有序的良好生态。

“科创板深化了关键制度创新,助力创新链加快转化。”巨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张翠霞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科创板深化了发行制度改革,提升了审核效率,完善多元包容上市条件,健全交易机制,优化融资融券机制,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市场定价效率和流动性,科创板已成为境内机构化程度最高的板块。

科创企业因自身成长路径和发展规律,往往在创立初期会呈现出投入和收益不匹配的特点。基于此,科创板设置了多元包容的上市标准,允许符合科创板定位、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允许符合相关要求的特殊股权结构企业和红筹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数据显示,科创板目前已存在一批特殊类型上市企业,包括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6家红筹企业、19家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1家转板上市企业。此外,科创板目前累计有18家公司实现“摘U”。

“科创板更多注重企业的成长潜力和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而非传统的盈利能力要求。”华鑫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严凯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使得更多有潜力的科创企业能够通过上市获得融资,并受到市场的关注,进而有助于发现和推动企业价值,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和成长动力。

在设置多元化上市条件,把握好IPO“入口关”的同时,科创板也在加强“出口关”管理,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加速板块“新陈代谢”。5月31日晚,*ST紫晶、*ST泽达相继发布公告称,收到上交所出具的股票终止上市决定书,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6月30日。首批两家科创板企业即将退市。

“这标志着科创板迈出常态化退市的重要一步。”华夏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轩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彰显监管机构依法全面从严监管、严厉打击证券违法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立场和决心;另一方面,也对其他科创板上市公司起到警示和约束作用。

科创板队伍不断扩大

交易所综合服务能力亟须提高

在“硬科技”定位指引下,科创板融资支持及价值发现功能也将不断强化,叠加多元化上市条件及愈加严格退市机制共同打造的良好生态,科创板充满了活力与魅力,未来将吸引更多优秀企业登陆发展。

上交所官网显示,目前已有过百家科创企业“蓄势待发”。从科创板IPO项目审核状态来看,9家已提交注册,7家获上市委会议通过或暂缓审议,处于中止及财报更新、已问询、已受理等状态的还有90家,合计106家科创企业排队候场。

科创板队伍不断扩容,对板块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全面注册制下,科创板相关基础制度逐步优化,IPO、再融资等制度已较为完善,做市商制度也已落地,未来可以继续优化交易机制、完善股权激励制度、创新衍生产品,继续提高科创板包容性和市场化程度,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继续大力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

谈及如何利用科创板支持科技创新,构建科技创新良好生态,上交所理事长邱勇日前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透露了:首先,提升科技创新综合服务、精准服务能力。发挥综合服务体系,突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严把上市“入口关”,凸显中介机构“看门人”职责,持续打造“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其次,支持科技创新制度体系。强化市场约束和法治约束,提高投融资便利性,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以全面注册制为牵引,优化股权激励信息披露等制度,提升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效率,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拥有原创引领技术的企业上市发展,助力战略新兴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增强服务科技创新活力。坚持“三开门”,开门办审核、开门办服务、开门办监管,以公开促公正,进一步凝聚开门的共识。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发展,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的不竭动力。(证券日报)

关键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