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馆长陈伟平收到来自台湾博物馆原馆长施明发寄来的信,信中说:台湾彰化福兴乡元中村田头仔梁氏正在重修族谱,希望能与“三十三世玉养公”的南安象山梁氏家乡的祖谱对接,期盼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能提供帮助。
同年7月,同样在施明发的牵线下,陈伟平又帮助台湾田洋仔角落的梁氏完成了寻亲。短短5个月的时间,两岸博物馆馆长携手接力,完成两次跨海寻亲之托,一时成为美谈。
【资料图】
2023年5月11日,台湾彰化福兴乡元中村田头仔梁氏宗亲寻根会亲团一行来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致谢,并回到祖籍地南安翔云镇椒岭村认亲、祭扫祖墓。
“感谢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馆长陈伟平的帮助,台湾彰化福兴乡元中村田头仔梁氏的族谱,从开基祖第1世梁文仲公到第42世得以完整记录和传承。”5月11日,梁氏宗亲寻根会亲团一行来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团长梁栢楦一再致谢。
据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馆长陈伟平回忆,2022年2月,收到求助信后,他立即召集同事一起查找馆藏族谱,并前往南安翔云。经过核实,祖籍地南安翔云的哲容1772年出生。1793年,正当青年的哲容和哲燕俩兄弟,带着简易的衣服和干粮离开家乡,翻山越岭,来到泉州蚶江港,搭船横渡台湾海峡,后在台湾鹿港上岸;又步行了3个小时,到达台湾彰化县福兴乡元中村落脚,以租田耕作为生。几年后,他俩在田头仔买下土地,安家开枝散叶,如今田头仔梁氏已经有180多人。两岸的族谱对上了,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文献中心的黄帆发现,哲容父亲的名字记载有出入。台湾的梁氏族谱上记载的是“玉养”,南安翔云记载的是“玉勇”。施明发收到来自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提供的资料后,他与老同学梁栢楦研究认为,闽南话中“养”和“勇”同音,“玉养”和“玉勇”应是同一个人,只是在口口相传中,写成了同音字。
2022年4月,田头仔梁氏族人把新修的梁氏族谱寄给陈伟平。梁栢楦把此次寻亲的经过写成《博物馆馆长牵线 闽台梁氏祖谱对接》一文,一并收录族谱。陈伟平也收到施明发特地发来的微信,感谢之情溢于言表:两岸系出同源,让台湾子民知追本溯源,贵馆之贡献胜过其他拉近两岸人民情感之方式。
5月初,陈伟平接到寻根会亲团返乡的消息后,迅速安排相关人员做好对接工作。当寻根会亲团一行走进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主题展厅“闽台缘”时,看得出,施明发对馆藏物品相当熟悉,他的情绪也随着观看展览此起彼伏。
5月12日,寻根会亲团一行前往祖籍地南安翔云镇,与宗亲见面,到象山梁氏祖祠拜谒祖先,再前往位于南安翔云镇椒岭村的玉勇公祖宅,最后前往祭扫祖墓。
“我们把这次返乡之旅称为‘种子行动’,意在播下寻根会亲的基础——就是种子,把路线、人员联络方式留下来,期望种子发芽,后辈能不定期回乡寻亲。”77岁的梁栢楦说,多年前,他收到祖叔梁昆清从翔云寄去的信函,就希望能回家乡看看,没有想到30多年后,回乡才得以圆满成行。先祖哲容和哲燕恐怕也没有想到,230年以后,他们的后人才第一次回到家乡寻根祭祖。
施明发的表弟、哲容的后裔梁火旺、梁奇新站在先祖曾经生活过的南安翔云镇椒岭村高院16号祖宅,这里虽然已经荒废,却是无数回忆的起点。他们抚摸着祖宅的门牌说,回到台湾后,他们要和后辈讲述发生在家乡的故事,今后要经常带着家人回家乡走走看看。
(洪亚男 梁白瑜)
来源:石狮日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