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前沿资讯!新春新气象 乘势再出发——本报记者春节返乡观察

2023-02-11 18:08:07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图为北京南磨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和她服务的辖区老人在一起。本报记者成静/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报见习记者|甄敬怡

2023年的春节是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的首个春节。本报记者纷纷回到睽违已久的家乡,带着记者的职责与使命,用“城乡高质量发展”的眼光观察故乡的现在与未来,采写了一组“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基层报道。

近日,在本报召开的走基层返乡调研座谈会上,多位记者从居民消费复苏、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城乡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畅谈了返乡的所见、所思、所感。在故乡的“变与不变”中,探讨延续春节消费强劲复苏之势、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透过来自祖国各地的春节返乡观察,我们梳理出了“烟火气再度回归”“家乡变化巨大”两个返乡观察高频词。

起势:“烟火气”升腾前行信心

“浓浓的烟火气”是回乡的记者们对今年春节的一致感受。各地聚人气、汇商气、升腾“烟火气”的景象也体现在本报记者采写的多篇“新春走基层”稿件中:在山西阳泉,“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开展丰富多彩春节活动,市民文旅消费热情愈发高涨,各大商圈人气满满;在广东开平,今年1月10日试运营的赤坎华侨古镇在春节黄金周期间总游客量达21.8万人次,大年初四单日游客量超4.4万人次;在山东东营,2023年首届迎春灯会于1月23日在垦利水语小镇绚丽上演,第一天就吸引游客近万人……

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今年春节的“烟火气”,也升腾起了对未来的发展信心。

在万家团圆之际,许多保障部门坚守岗位,众多志愿服务人员步履不停,不少重点项目加速冲刺,都在为新一年的发展信心加码。本报记者在返乡过程中,也不忘把采访的笔头和镜头对准当地坚守工作的“逆行者”们:河南兰考县委成立的“平安来敲门”基层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在春节期间挨家挨户帮孤寡独居老人贴春联;北京南磨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了照顾年老的“阳康”患者,春节期间坚持开放康复病房;中石油大庆石化塑料厂高压聚乙烯联合车间生产一班班长艾铁锋度过第35个“工作岗位上的春节”;江西井冈山重大项目施工现场一派忙碌景象,广大建设者坚守施工一线,春节不停工,建设“加速跑”……

3年来,各地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抓好“六稳”“六保”工作,许多市场主体创新提质,齐心合力共渡难关,守得云开见月明。家在江西鹰潭的记者回乡发现,鹰潭市月湖区与杭州的一家养老服务企业合作,发挥政府“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作用,创建“党建+嵌入式居家养老”模式,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开展了颇有成效的探索。

蓄势:变化中体现长久努力

座谈会上,“家乡变化巨大”被返乡记者们频频提及。大家欣喜于故乡的新风貌、新变化,也感叹于城乡发展背后的统筹努力。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交通体系“换挡提速”……变化中,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序推进。

多位回河北保定过年的记者发现,保定市区及周边区县的风貌变化巨大。据了解,近年来保定聚焦城市管理“新颜值”,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两年前,保定着手推动古城保护更新项目规划运营工作。”一位回保定过年的记者说,“在我的报道中,着重描写了西大街的庙会盛况,西大街的修复就是一项具有标志意义的古城更新工程。春节期间,这里游人如潮、店铺生意红火,有力促进了消费回暖。”

道路交通的便利化得到返乡记者们的高度肯定。“3年没回老家,没想到在雄安新区优势资源的带动下,回乡高速新增多条车道,通达便捷;也没想到村里原先泥泞的道路全变成了水泥路,直通家门口。”一位回河北定州老家过年的记者说。另一位家在内蒙古的记者也深有同感:“呼和浩特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比如3年前的回乡记忆是交通拥堵不堪,今年发现三环路贯通,开车回家甚至找不对路,多亏导航指引才顺利到家。”城市路网日趋完善,农村交通网络畅通的步伐也逐渐加快。从土路、砂石路到水泥路、沥青路,从交通闭塞到如今四通八达,多地交通体系“换挡提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舒筋活络”。

“这次回乡,我发现‘环保屋’遍布在河南兰考街头和各乡村之间。‘环保屋’外,大件家具、建筑垃圾、农林废弃物等被分门别类地整理起来。当地工作人员告诉我,村民们也都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了。”家在兰考的记者介绍,2022年,兰考县入选了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和国家首批无废城市试点。

人居卫生条件持续向好,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效果明显,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进了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几位河北老乡的一致感受。“从前家里是烧煤取暖做饭,冬天街道上弥漫着煤烟味,现在已经全部换成天然气的壁挂炉,环保又卫生。”有记者表示,冬季清洁取暖“煤改电”“煤改气”成效显著。

乘势:找准定位实现高质量发展

产业提档升级、城乡发展提速……变化中,是把握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的因时而进。

“对于原来偏居于黄海一隅的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来说,海洋过去只是远洋捕捞的资源,如今成了风力发电的主战场;不断增加的滩涂面积为工业和港口提供了难得的空间。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企业、政府和人民富裕了,县城‘大变样’也就顺理成章。”回老家如东过年的记者在感受到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后,这样分析道。

2021年,如东的地区生产总值是1272.24亿元,在全国县城经济中排名第二。过去,如东经常被人称为“鱼米之乡”“建筑之乡”“江海平原”。而如今,如东五大支柱产业是智能通讯及电网装备、化工及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纺织、建筑。“我看了南通七县区的主导产业,虽各有不同,但都在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记者感叹,南通作为上海的北大门,未来承接上海的各类项目转移,打造“北上海”,建设“新苏南”,前景不可限量。

关键词: 基础设施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翻天覆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