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环球新消息丨东营市聚力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

2022-11-11 10:14:49 来源:东营网-东营日报

一座城市的梦想与追求,一旦融入国家战略,就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与机遇。随着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东营这座黄河入海口城市,在全国全省大格局、黄河全流域的战略地位愈加凸显。


(相关资料图)

为把粮食和能源“两个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今年以来,东营市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为牵引,全力抓好盐碱地综合利用、服务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等工作,不断提升盐碱地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创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努力展现东营担当、作出东营贡献。

科技创新结硕果

盐碱地蝶变“新粮仓”

盐碱地能长出什么?盐碱地能否成为丰产田?

如今,在东营的盐碱地上,一个个新品种喜获丰收,不断刷新着高产数据:

在垦利区,山东省农科院培育的耐盐碱大豆新品种“齐黄34”在含盐量3‰的盐碱地上亩产达到302.6公斤。

在市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选育的耐盐水稻新品系“盐黄香粳”田间实收测产达到亩产505.1公斤,能够适应含盐量6‰至8‰的盐碱地和微咸水灌溉。

在省黄三角农高区含盐量5‰的中度盐碱地上,马铃薯新品系“Z1281”表现出色,亩产3032.47公斤,创出中度盐碱地单产新纪录。

……

从过去的改良盐碱地到如今的改良种子来适应盐碱地,东营市为盐碱地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昔日的“不毛地”正加快蝶变成为“新粮仓”。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和潜在的重要粮仓。东营市现有盐碱地面积341.8万亩,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利用难度最大的三角洲型盐碱地之一,其中,盐碱耕地面积196万亩,占东营市耕地面积的59%。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端牢粮食饭碗,既是东营的使命所在,更是潜力所在。

今年以来,东营市按照“四个高”的工作要求,把盐碱地综合利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系统谋划、顶格推进,以创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为牵引,积极构建盐碱地科技创新体系和盐碱地农业标准体系,加快突破盐碱地种业创新和产业发展,聚力答好“盐碱地农业”之题。

——研究制定支持黄三角国家农高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育、基础设施、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黄三角农高区已汇聚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等48家高校院所、98个专家人才团队,新实施耐盐碱作物育种创新等17个重大项目,示范推广耐盐作物10万亩,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创建。

——加强种质资源创新,完善精准快速育种新型三级体系,培育大豆、藜麦等一批突破性品种。黄河三角洲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库已搜集耐盐小麦、大豆、中草药等种质资源2.1万余份,筛选培育高产优质适生作物新品种(系)43个。

——大力推动大豆产业发展。制定实施《关于加快大豆产业发展的意见》,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3.99万亩、大豆单作种植10.61万亩,分别达到省定任务的113.3%、212.2%,农业农村部予以肯定推广。

——完善扶持政策,推动盐碱地特色产业集群化、园区化、规模化发展。深入挖掘盐碱地农产品的独特价值和品质特性,努力把“黄河口农品、盐碱地特产”打造成为“金字招牌”。

油地携手保能源

老油田稳当“压舱石”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东营市油气资源丰富,陆域是胜利油田主产区,海域是渤海油田的主产区,2021年原油产量达5640万吨,占全国产量四分之一强,是我国自产原油量最大的区域,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服务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要发挥老油田的“压舱石”作用,保持油气持续增产稳产。

今年以来,东营市秉承油地“一盘棋、一家人、一条心”的理念,自觉把支持油田、服务油田作为应尽之责,制定出台《关于推进油地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健全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充分挖掘合作潜能、拓展合作领域,扎实推进一批重大共建事项,及时协调解决油田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全力支持油田抓好油气主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增储稳产、提质增效,着力打造和谐共赢新型油地关系全国样板。

——锚定胜利油田和渤海油田持续稳定开采目标,多措并举支持两大油田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推动新型采油技术示范推广,全力助推环渤海区域油气增储上产。

——综合利用废弃矿井、物流园区等特定场地建设系列储气库、原油储备库,完善东营油气储备体系,提升储备效能。

——积极创建平安油区、智慧油区,全力保障油区生产平安稳定、储油储气安全合规、油气管道运行稳定,为“端牢能源饭碗”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东营原油库是胜利油田最大的原油储备库和原油输销中心。10月26日,位于东营区牛庄镇的胜利油田新东营原油库正式建成投产。

作为油地联手打造的安全工程、发展工程,东营原油库迁建工程去年12月启动以来,东营市专门成立迁建工作专班,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强化要素保障和跟踪服务,全力推进项目进展,确保了项目如期投产。

而在东营原油库新址以北六公里左右的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牛页一区试验井组,4台网电钻机正在加紧施工,20口油井每天都在刷新着进尺纪录。

页岩油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多年来,胜利油田坚持攻关开采关键技术,让页岩油不再是“沉睡的宝藏”。今年8月25日,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揭牌,标志着胜利油田页岩油勘探开发全面进入新的阶段。预计到“十四五”末,示范区将实现页岩油探明地质储量1亿吨,新建产能100万吨,年产页岩油当量50万吨。

在页岩油勘探开发蹄疾步稳的同时,胜利油田坚定不移推进常规油藏开发,全面激发稳产增产的新动能。今年前9个月,胜利油田生产原油1753.1万吨,同比增加2.06万吨;天然气5.97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43亿立方米。

“风光无限”送“绿电”

新能源加快“唱主角”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纵深推进能源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举措。

得益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天然的资源禀赋,东营市各类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其中,沿海盐碱滩涂地913.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000平方公里,太阳能年均利用小时数超1200小时,近海区域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约7.6米/秒,具有建成千亿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发电条件……

10月29日,在距离东营港20公里的渤海中部近海海域,由山东能源集团投资开发建设的渤中海上风电A场址项目首批机组顺利实现并网,发出了海上风电平价时代全国首个核准项目第一度“绿电”,同时也是山东省平价海上风电首度“绿电”。

99天取得核准,65天完成“首桩沉桩”,130天实现“首台吊装”……作为全国首批、山东首个平价海上风电项目,此次渤中海上风电A场址首批机组实现并网发电,创造了当年规划、当年核准、当年开工建设、当年并网发电的海上风电建设纪录,刷新全球海上风电推进最快速度。而这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为推进项目实施,东营市专门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利用“帮办代办+网上审批”服务模式,推进项目手续办理,创造了项目审批的“东营速度”。

一个项目撬动一条产业链,一条产业链催生一个产业集群。今年,东营市抢抓山东海上风电开发的大好机遇,走“以行业带产业、以产业促行业”的路子,充分发挥山东能源集团“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大力推动风电装备产业发展,确定了全力打造集风电装备研发制造、检测认证、智慧管控和出运于一体,“档次高、品种全、链条长、辐射广”的高端风电装备产业集群和风电母港的目标。随着上海电气、中国海装、金风、金雷重装等一大批国内行业头部企业先后落户,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全生态产业链已构建成形。目前,已签约落地项目21个,总投资212亿元;在谈项目39个,总投资284亿元;规划总投资450亿元,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可达500亿元以上,预计2024年将建成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长、配套最齐全、建设速度最快的海上风电产业园。

渤中海上风电项目只是东营市加快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东营市坚决扛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重大责任,在全力服务保障油田增储稳产的同时,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布局实施风电、光伏、储能、装备制造等一批全产业链项目,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创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聚力答好“能源安全”之题。据国网东营供电公司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市新能源装机总容量310万千瓦,累计发电37.53亿千瓦时,为东营地区提供了13.7%的用电量支撑。预计到2025年,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容量将达到2400万千瓦。

在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东营市还认真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依托胜利油田脱碳固碳技科研和产业优势,全力推动区域CCUS产业发展,努力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方面作出试点示范、走在全国前列。

关键词: 海上风电 综合利用 可再生能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