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河北崇礼:从国家级贫困县到“国际范儿”滑雪胜地

2022-04-07 15:47:07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见习记者|甄敬怡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认识了冬奥之城、张家口赛区核心区——崇礼,越来越多的人对1000多年前李白豪放夸张的诗句有了想象的依托。

初识崇礼的人很难想象,20年前,这座“现代雪城”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产业一“矿”独大,交通闭塞落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之时,崇礼农民人均年收入仅为2918元。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原主任李铁与崇礼有着近20年的渊源,也是崇礼成功转型、顺利申奥的关键推动人之一。“2000年左右我们刚来的时候,县城只有3家饭馆,每天晚上8时就打烊。那时崇礼滑雪的住宿条件十分艰苦,很多游客都睡在工厂厂房的大通铺里,房价也就700元/平方米左右。”他回忆道。

20年间,一个城市何以发生如此翻天覆地之变化?后冬奥时期,崇礼又该如何持续放大冬奥红利?带着疑问,本报记者深究崇礼发展历史,发掘“雪城”天赐的冰雪逻辑以及机缘之下人们的努力与接力,也展望着这个城市未来发展的更大可能。

破局:抉择促成发展理念之变

“山连山,连绵不断;沟套沟,难以计数。”崇礼独特的地貌特征曾一度成为其发展掣肘。县域内80%为山地,耕地面积仅23.58万亩,人均不到两亩地,当地政府多年被经济落后和收入低下的问题所困。

发展困境的背面潜藏发展机遇。背靠阴山山脉东段、北倚内蒙古高原,山峰海拔多在1500米~2000米之间,特殊的地形造就了降雪的气候条件与避暑避霾的独特自然景观优势;环绕京津的区位优势有助于利用京津冀都市圈消费升级的契机;每年滑雪期长达150多天,地处北纬41°黄金纬度,是发展滑雪产业的理想纬度区。跟随第一批滑雪爱好者一起,李铁寻“雪”而来,看中了当地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及区位优势所具备的潜力,决心进一步挖掘当地的生态旅游资源。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如今,走进“生态立县”的崇礼,人们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但走绿色发展道路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当年,这里曾有一场事关发展道路的关键抉择。

张家口有着丰富的风能资源。2008年,崇礼县政府计划在当地发展风电产业。“如果崇礼发展风力发电,所有山顶要建发电塔,周边200米之内不可以有人畜活动,这将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滑雪投资和旅游发展的上升势头造成毁灭性打击。最早在崇礼投资的万龙滑雪场董事长罗力在万般无奈下找到我,希望我能给县领导提提建议。”李铁回忆道。

据介绍,李铁向时任崇礼县委书记建议不要在崇礼未来的滑雪场地区发展风力发电,但未能被采纳。对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而言,发展风电每年能带来可观的2700万元税收。当时,崇礼的滑雪产业虽已被北京滑雪爱好者关注,但效益并不明显,对县里的财政影响不大。时任崇礼县委书记对李铁说,县政府与风电企业的合同在先,决策无法改变。当时运送风电塔的路都已修好,甚至一部分风电塔已经拉到山上。按计划,崇礼几乎所有山顶都将安装风电塔,滑雪产业届时将不复存在。

李铁并未放弃。“我又给时任张家口市委书记许宁直接写信,提出充分利用崇礼的生态条件发展旅游服务业和滑雪产业的建议。步入后工业化阶段,崇礼的发展要通盘考虑到承接北京深度休闲度假旅游消费的外溢以及协调处理好环境与产业间的关系。发展工业能短期获益,但长期收益远不如发展旅游服务业。”幸运的是,许宁非常赞同李铁关于以滑雪产业为龙头带动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提议,并作出批示,请李铁到崇礼为全县干部宣讲发展滑雪和生态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最终,崇礼调整了发展战略,所有的风电塔调整到滑雪场周边几十平方公里之外。

思路变,天地阔;观念转,气象新。时任张家口市委书记及崇礼县历届班子主要负责人的决策为崇礼冰雪产业大发展开启了新篇章。这是当年对发展历史方位和社会发展大势的高瞻远瞩,也是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辩证关系的深度理解。后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的城市定位,进一步给予了河北、天津获取北京旅游度假消费服务业等外溢产业的机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

思路决定出路。这些年崇礼干部群众越发清晰地认识到,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挖掘产业发展潜质。2009年,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为崇礼县县政府驻地西湾子片区设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旅游立县”、以滑雪为主导拉动四季旅游的发展模式。张承高速公路的建成极大增强了投资集团的信心,云顶大酒店落成,各种国际国内会议在此召开,崇礼的发展走上了国际化道路。

一招棋活,全盘皆活。冰雪,让这座城市在向上生长中走进另一种春天。

重塑:盛会带来城市风貌之变

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投票决定,将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交给北京。一同被世界瞩目的还有崇礼,这里将承办2022年冬奥会所有雪上项目的比赛。

当天同一时刻的崇礼,中国爱乐乐团正在进行交响音乐会的演出。“当时台上演奏者和台下观众都非常激动。”李铁回忆说,“我们将中国爱乐乐团音乐会引入崇礼后,张家口第一次有了国家级交响乐团的演出。”

事实上,申奥成功并非崇礼第一次走上世界舞台。崇礼“国际范儿”的涵养,在冬奥前就已拉开序幕。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为崇礼县所做的规划中,特别强调把崇礼打造成“东方达沃斯”。“瑞士达沃斯即是以冰雪产业撬动会议经济发展的典型。通过滑雪产业带动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会议经济发展,可以增加旅游人口流量,在崇礼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同时,充分利用旅游服务设施,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李铁说。

连续举办了11届的“崇礼城市国际发展论坛”,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世界经济论坛及财讯传媒集团等单位主办。国际化会议的举办让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企业家们纷纷涌向崇礼、深入了解崇礼。崇礼五星级酒店的接待能力也在承担会议的过程中提升至国际化水平。申办冬奥的想象逐渐有了落地的土壤。

“张家口前任市委书记侯亮曾透露,在马来西亚申奥时,国际奥委会举办的答辩环节中,有人曾提问‘此前崇礼是否有过举行大型国际活动的经验?’侯亮书记回答,这里曾经多次举办过与世界经济论坛合作的城市发展论坛。”李铁说,“多次举办有影响力的国际城市论坛,成为崇礼申奥的有利条件之一。”

承办冬奥大大提振了崇礼的城市风貌、加速了崇礼的发展升级。为调动冰雪资源服务冬奥,曾经交通闭塞的崇礼如今已坐拥两个高铁站,高速路网纵横,进入北京1小时交通圈。太子城区域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后,几大雪场通过路网连接在一起,崇礼的核心旅游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融合提升。

冬奥不仅重新唤起了城市的生命力,还改变了城中人的生产生活状态。冰雪产业的红火带动了餐饮、酒店等配套旅游服务业的兴盛。饭店从原来的3家扩展到几百家,各类新增服务业也纷纷落地崇礼。张家口市副市长、冬奥办副主任刘海峰介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崇礼每5个人中就有1个人从事和冰雪相关的工作,超过3万人直接或间接进入冰雪产业和旅游行业。

崇礼人也变得更加开放和国际化,“连眼神都自信了起来”,有人这样评价崇礼人的精神面貌。年轻人回归崇礼不再是无奈之举,而是看到了这片土地上新的可能。“年轻的都在学滑雪呢,能当个教练也不错。”一名当地人告诉记者。相关资料显示,崇礼滑雪教练中本地人约占40%。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冬奥会从“面子”和“里子”上重塑这座城市。崇礼,正以崭新的面貌拥抱四方来客。

谋远:“雪城”孕育产业模式之变

一座“雪城”,也是一方热土。

“关注崇礼近20年,我被崇礼政府和人民的质朴与热情深深打动。他们对投资者的欢迎、对新产业的支持、对改变崇礼的热切期盼,尤其是政府的服务精神,极大减小了产业转型发展的阻力。”李铁感叹道。经过20多年培育发展,崇礼建成了京津冀区域独一无二的雪场集群,万龙、云顶、太舞和富龙4家滑雪场入围“2020年全国滑雪场十强”。

冰雪产业的欣欣向荣,得益于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产业集群的“梧桐树”引来一只只“金凤凰”,日益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优势吸引企业不断落户崇礼,并辐射带动整个张家口市。《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集(2022)》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底,张家口市累计签约冰雪产业项目97项,落地项目79项,总投资373.28亿元。

地方发展适应新阶段、融入新格局,除了做好“转”的文章,更要结合自身实际,做好“新”的文章。在新发展理念推动下,崇礼正努力实现“在经济发展中

促进绿色

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崇礼的实践中得到充分印证。“高技术产业、信息产业涌入当地,高污染企业不再进入,投资环境极大改善,这是产业选择的最终结果。我们在2009年所做的规划,经十几年时间变成了现实。”李铁说。

2016年,崇礼完成撤“县”设“区”的转变。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华丽转身变为如今的国际化冰雪小镇,在为冬奥提供冰雪竞技场地的同时,崇礼自身也竞逐在城市发展的赛道上。伴随着冬奥开幕和知名运动员进驻,崇礼正由城市转型升级向打造城市品牌进阶。

在冬奥效应的持续带动下,中国的冬季滑雪运动正方兴未艾。冬奥会结束后,崇礼的“雪饭碗”该怎么端?在李铁看来,随着参与冰雪运动和享受全季旅游人数的增加,以北京为半径延伸旅游触角、扩大流量打造特色小城市和特色旅游小镇,发展深度休闲式度假旅游,长期内崇礼的发展仍不可限量。特别是对于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通过超大城市的辐射带动河北相对落后的区域发展,崇礼的区位红利和经验模式仍然有非常重要的推广价值。“但各地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对于崇礼的发展模式不能盲目照抄照搬,也要避免流于表面的模仿。京津冀一体化,相关城市要从区域协同发展中找准各自区域市场的分工和定位,充分利用好自然禀赋和冬奥带来的机遇。”李铁说。

随着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结束,崇礼太子城冰雪小镇也开启了后冬奥运营,旨在实现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与小镇发展相互促进。接住冬奥“红利”仅仅是个开始。后冬奥红利的持续释放、“雪城”的长远谋划,既需要精雕细琢,也需要精准发力。

在李铁看来,就后冬奥阶段的进一步发展来看,崇礼当前的发展模式尚存不足,需要摆脱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模式。“旅游目的地在发展旅游地产时,要重视发展流量而不是资源的永久出让。如果过度发展房地产,可能会出现资源利用上的排他性行为。”李铁建议,对于崇礼政府和当地企业来说,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实现绿色生态的发展模式,更要重视从原来的单一冬季滑雪的深度参与度假消费旅游扩展到全季节不同类型的休闲度假游,通过增加旅游人口流量使城市的各类服务设施得到充分利用。

“随着中高收入阶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形成深度旅游的消费习惯后,伴随滑雪运动的开展和普及,更会激活传统雪场形成新增收益,进入新的发展高峰期。以滑雪产业来带动‘旅游特色小城市’的深度发展,可以说,只要政策得当,崇礼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李铁展望道。

大题初破,精彩待续。冰雪之城,未来可期。

关键词: 发展模式 发展中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