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猪肉价格低迷,市场状况令猪企、肉企有些惆怅。对此,业内人士对中国商报记者分析,肉类半成品、肉食礼盒或是企业提升业绩的“神器”。
企业有些“惆怅”
虎年春节,猪肉的销售旺季来了,但价格却持续低迷,这让企业有些不知所措。
河南一位生猪养殖企业相关负责人张兴涛(化名)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春节前,大家都在想尽办法卖猪肉、冲销量,因为节后的猪肉价格只会比节前更低。不出张兴涛所料,春节假期刚过,生猪价格再度迎来低点。根据大宗商品分析机构上海钢联-我的农产品网数据,2月7日,全国生猪(外三元)均价为13.54元/公斤,同比下跌了17.29%。
“猪肉价格对比前一周下降明显,对比前一年下降就更明显了。” 北京新发地市场统计部负责人刘通表示, 1月7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肉批发均价为18.5元/公斤,比2021年12月31日的20元/公斤下降了7.5%,比2021年1月7日的42.25元/公斤下降了56.21%。
猪肉价格下跌或会继续。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表示,2021年二季度能繁母猪存栏处于较高水平,仔猪供给量持续保持高位,预示着2022年上半年市场供给呈明显增加态势,春节过后,生猪价格仍存在阶段性过快下跌的风险。周期低点可能会出现在四五月份,价格可能较行业平均成本线低30%。
从牛年春节的“躺着赚钱”到虎年春节“多渠道促消费”,肉类销售端的想法正在发生改变。许多猪企、肉企纷纷针对生鲜精加工产品推出新产品、新品牌,肉类半成品、肉食礼盒成为市场主角。
盯上线上卖肉
春节猪肉价格走低的情况下,猪企、肉企纷纷盯上了线上卖肉。北京二商大红门五肉联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司基本覆盖了所有的社团平台以及批发类的电商平台。春节期间,部分产品销量比线下还要好,其未来会针对线上销售推出更多的产品。
有企业也在今年走上了打造“网红单品”营销之路。新希望六和相关负责人则表示,1月的食材单品的销售明星是旗下的小酥肉产品,单月销售额超1.3亿元。火锅食材肉片、半成品加工的肥肠等单品销量也超千万件,其场景不仅有线下商超、农贸集市的年货节现场售卖,也有相当部分来自网店、直播平台、社区电商和私域社群运营,反映出年菜市场的多样化、年轻化趋势。同时,流量精准爆发和品牌效应合一的效果尤其明显。
此外,为产品换上新年包装也成为企业拉动销量的一大方法。企业纷纷为猪肉、鸡肉、牛肉等肉类食品穿上节日“服装”。
一位贵州地区肉制品加工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推出礼盒包装也是为了在节日效应下刺激消费,但今年猪肉价格本身就较低,各类包装成本叠加,销售端的盈利还是相对有限。另一位上市猪企相关负责人也坦言,礼盒销售或不占优势,线下销售多是以生鲜散肉为主,电商平台销售的话,大家还是看单品。
布局肉制品加工
当前,猪企、肉企纷纷在肉制品加工业务上谋求出路。
牧原股份表示,公司未来在肉制品方面也会更加开放,采用多种方式扩充产能,同时积极拓展多种销售渠道。正邦科技也表示,在深加工特色食品方面,公司未来会选择终端品牌打造,通过中央厨房的方式满足年轻人对美味、简单快捷这一类型食品的需求。
而肉制品企业则盯上了更为多样的肉制品加工链条。双汇发展表示,公司目前推出的素食产品有“素食界”手撕蛋白肉、“探未”素牛排、素牛肉粒等。公司将密切关注市场情况,积极进行素肉类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丰富产品品类。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生猪养殖赛道上的“扩张战役”仍未结束。据上海钢联-我的农产品网数据,各大猪企2022年全年规模场出栏计划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牧原股份预计增量50%左右,温氏股份预计增量35%左右,德康农牧增量65%左右,傲农生物增量55%,巨星农牧增量67%左右,预计13家规模以上养殖企业出栏1.4亿头,增幅为28%左右。
“可以看到,整个市场供应还是过剩的。养猪企业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发展屠宰、肉制品加工业务能在一定程度上与养殖环节的生猪价格波动形成对冲。但是,当前受生猪价格影响,屠宰端利润较低、肉制品加工生产线开工率也受到了影响。长期来看,肉制品加工业务仍不是企业盈利关键。”张兴涛说。(记者 马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