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与创新引领并举 推进产业升级良性循环
改革开放与自主创新是支撑宏观经济、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对中国汽车产业而言,坚持改革开放和创新引领,也将助力产业步入转型升级的良性循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改革开放与创新引领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在改革层面,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促进国企聚焦主责主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和带动能力。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充分调动和激发企业活力和创新力。政府工作报告对国企和民营企业的改革都提出了要求,就汽车产业而言,改革仍将持续深化,未来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力度也有望加大。
在扩大开放层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持外资加大在中高端制造、研发、现代服务等领域投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有序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对外开放将更加注重质量,另外,除了吸引外资,我国也将以投资的方式开展更多对外合作。聚焦到汽车,今年,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全部取消。在开放中,汽车产业的竞争也将更平等、更有序、更充分、更具全球化视野。
新形势下,中国汽车产业的对外开放之路将如何走得更稳、更长远?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提交了《关于股比放宽后对地方政府引入外资车企的相关建议》,其中提到,引导地方政府政策、引导外方支持现有合资企业的电动化转型。同时,他建议更新并完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等相关政策,加大汽车行业投资准入政策管控力度,加强涉外投资项目(产能)安全审查,防止盲目布点和重复建设投资。加强地方政府对外资车企的金融税收等优惠条件的监管,避免外资在各个地方政府的博弈中重复获得优惠政策。
坚持自主创新,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永恒主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创新引领,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新动能。
“要走自主创新驱动汽车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建议。事实上,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是持续提升中国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在电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等领域,中国汽车产业将继续以全球化的视野和格局,挖掘自主创新潜能,积极融入全球汽车产业技术竞争。
减税降费与保链稳链并重 夯实产业基础 激发企业活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稳”的主旋律贯穿始终。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激发企业潜能,政府的减税降费力度空前。
今年,政府将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通过减税与退税并举,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近几年,减税降费政策持续推进。目的是减轻企业经营成本,使企业活力和潜力得到充分释放。
汽车行业各环节的税费改革,也有望在减税降费的政策下持续推进,企业和消费者也将受益其中。全国政协委员、北汽集团原董事长徐和谊建议,汽车消费税改为价外税,在终端销售环节征收,同时将汽车消费税改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每年收取的车辆购置税划出一定比例,由财政部划拨地方财政专项用于停车设施建设,真正使购车人的纳税享受到应有的服务。
关于保链稳链,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近几年,全球汽车产业备受供应链波动的困扰,对中国汽车产业而言,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高度韧性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是对自主创新能力、跨界协同能力、国际合作能力以及全局掌控能力的考验。不可否认的是,未来,中国汽车产业的“强芯”“稳链”之路道阻且长。
从产业链补链强链角度,陈虹建议,加强政策保障促进国产大算力芯片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多方协同,建立车规级芯片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并成立第三方检测认证平台,加快形成国产大算力芯片的研发、制造和应用能力。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建议,推动中国车规级芯片产业快速发展。短期优先解决“缺芯”问题;中期完善产业布局,实现自主可控;长期构建产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多位代表委员提出,应将镍、锂等动力电池原材料纳入国家战略储备资源,以维护新能源汽车产业稳定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就提出了《关于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国内锂资源保供稳价的提案》。徐和谊则表示:“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失控,可能成为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最大挑战,也将影响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对此高度重视,并站在战略的高度适当干预和协调。”
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 完善减碳体系 警惕碳壁垒
去年的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双碳”目标的落地进入到实操阶段。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进能源低碳转型,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
聚焦汽车行业,践行“双碳”目标也将协同全产业链上下游参与者,围绕建立健全相关体系标准等重点,将减碳脱碳引入到实际操作性更强,评估更精准、更量化的阶段。
事实上,在落实“双碳”目标的过程中,汽车行业仍然存在一些短板亟待补齐。比如,包括碳排放标准体系、管理制度还不完善,衡量行业、企业降碳脱碳水平、进度和效率的评价体系亟待建立。对此,陈虹建议,建立健全支持汽车产业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尽快出台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规划,加快推进汽车产品全寿命周期碳排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曾毓群建议,尽快启动中国电池碳足迹标准和方法论研究,建立产品碳排放管理体系,参与全球碳中和规则制定,推动与欧盟建立电池碳足迹管理互认机制,确保我国动力电池全球竞争力。
在推进“双碳”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中国汽车产业将不可避免地面对全球碳壁垒带来的挑战。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认为,企业要从战略层面做好规划,建立体制机制,梳理各环节,全链路推进节能减排,打造低碳产业链生态。他特别提到,当前我国汽车出口形势较好,要防范碳壁垒削弱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形成的国际竞争优势。
促新能源汽车消费 优化配套环境 释放市场潜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直接提到汽车的内容是: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
去年,新能源汽车实现超预期发展,接下来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重点,将更加着重优化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充换电设施、规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环节,使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潜力得到持续、良性释放。
“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使用端的支持力度,如持续完善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提供充电优惠等,进一步形成鼓励低碳产品消费的氛围。”陈虹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带来了《关于加大电动汽车换电体系建设的建议》。他认为,首先,要加快明确换电站建设、高低压箱变、土地及建设审批的相关规定,将其纳入国家市场管理规范体系内;其次,进一步完善换电车型相关政策法规,对换电车型公告法规进行优化;第三,加速推动换电模式标准化、通用化。(王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