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
位置境域
信阳市位于中国华中地区,河南省南部,地处东经113°45′—115°55′、北纬30°23′—32°27′之间。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河南省南部、淮河上游地区,处于大别山北麓与淮河上游之间,西接驻马店市,东邻安徽省阜阳市、六安市,南邻湖北省黄冈市、随州市和孝感市,西衔南阳市。全市东西长约205千米,南北宽约142千米,全市总面积1891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信阳市地势南高北低,是岗川相间、形态多样的阶梯地貌。西部和南部是由桐柏山、大别山构成的豫南山地,周边群山环绕,面积近7000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36.9%。两山首尾相接,连成一体,蜿蜒于豫鄂边界,是江淮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大别山在信阳境内长约200千米,占豫南山地的80%;东段山脊高峻雄伟,海拔在千米以上,西段宽阔低缓,以千米以下低山为主,间有丘陵分布。桐柏山在信阳境内69千米,占豫南山地的20%,山势高峻陡峭。
气候条件
淮河流经信阳市北部,信阳绝大部分地区位于淮河以南,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季风气候明显。信阳山清水秀,水田盈野,稻香鱼跃。
水文条件
信阳市河流众多,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其中,淮河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8.2%,属长江水系的流域面积仅占1.8%。地处淮河上中游,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长363.5千米,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较大支流10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49条,流域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126条。境内的淮河支流密集。
信阳市有什么民俗文化?
方言
信阳方言受多种方言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江淮官话、西南官话、中原官话以及大量赣语词汇和客家词汇相结合的方言。正所谓“十里不同音”,在信阳也是如此。信阳北部方言更接近于中原官话,南部接近于江淮官话,至于西部则颇受湖北方言的影响。信阳客家方言分布于中南部、北部部分地区。
艺术
潢川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艺术门类,源起汉武帝时期,元代后流传到南亚、波斯、埃及、土耳其及欧美。罗山皮影从明朝嘉靖年间繁衍生长,在民间流传,以罗山为代表的信阳皮影戏,是中国皮影四大流派之一,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光山花鼓戏,2014年11月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由信阳民间小调、山歌、歌舞、小戏并融合楚剧、黄梅戏唱腔,吸收汉剧、曲剧的艺术特点,逐渐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剧种。
商城花伞舞,起源于唐朝,发展于宋朝,鼎盛于清朝,是信阳乃至全国珍贵的民间文化瑰宝。
民俗
信阳市光山县、商城县、新县(除箭厂河,郭家河等地外)、潢川县(西南部)一带有正月十五到自家祖坟给逝去的先人送灯的习俗,每年这一天,不管离家有多远,人们都会想方设法回到家,就是为了在先人坟前送上一盏灯,祭奠先人,表达对先人的缅怀和感恩。当地有“正月十五大似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的说法,就是过年可以不回,但正月十五必须回,可见送灯的隆重。
十五送灯是信阳市光山县、商城县、新县、潢川县一带独有的传统民间习俗,送灯的习俗据说是从明初开始的,相传这一习俗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送灯习俗流传已久,成为光山、商城、新县、潢川一带最隆重的祭祀祖先的一种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