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交易是指围绕基准价,每当价格下跌时,在触发点位执行买入操作;每当上升时,在触发点位执行卖出操作,投资者可以在可转债盘整的范围内做网格交易,即当可转债下跌到震荡盘整下方的支撑位置,并且受到支撑,出现反弹时,投资者可以进行买入操作;当可转债上升到震荡盘整上方的压力位置,受到压制,突破无望,则投资者可以考虑卖出该可转债。
当可转债单边走势时,投资者以某点为基点,每上涨或下跌一定点数挂一定数量的买入委托单,设定盈利目标,但不设止损,当价格朝期望方向进展时获利平仓,并在原点位挂同样的买入委托单,赚取差价。
比如,投资者在可转债价为120元的时候,买入10张,买入之后,可转债出现单边的下跌,等到可转债跌到119元时,投资者再买入10张,跌到118元时,买入10张,则投资者通过不断的加仓,使其持仓成本价为:(120×10+119×10+118×10)/30=119元,等到可转债回到120元时,投资者再进行平仓操作,获取收益。
网格交易存在以下优点:
1、投资者使用网格交易不需要判断时机,减低操作压力;
2、不害怕市场发生变化,市场的参与者,经济环境都会使得市场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现有的交易系统失效。
同时,也存在以下缺点:
1、增加了交易成本
网格交易法让投资者频繁地交易,增加了其交易手续费用。
2、需要较大的精力和时间
网格交易需要投资者时刻盯住个股的走势,一旦达到高位卖出,达到低位买入,而大部分投资者没有这个精力和时间去盯盘。
3、不适合波动性小的标的物
对于波动性较小的可转债,投资者进行网格交易,赚取的差价,可能还不能弥补手续费用,得不偿失。
股票价格的下跌,不是盲目的下跌,其内在是存在一定的理论基础的:
1、供过于求。
股票市场作为一个市场,也要遵循市场最基本的供求原理,股价的上涨下跌也要受供需理论的影响。简单来说,就是股票的卖方多,买方少时,股价就会下跌;股票的买方多,卖方少时,股价就会上涨。
当卖方多时,股票的卖单也就多,市场上股票的供应量就增加了。如果此时,买方数量不足,就会发生供过于求的现象,有部分卖方的卖单无法成交,投资者无法卖出股票。这部分投资者为了能够顺利卖出股票,后市可能会降价出售股票,股票的成交价降低,股价自然就会回落。
在选股过程中,很多投资者会考虑业绩好、公司基本面好、热门板块等等因素,其实,其中最核心的考量,其实还是买卖双方的人数。一般具有这些特质的股票更容易吸引买方,股票的需求量大,价格就更容易上涨,投资者才能赚钱。同理,股票业绩一般、公司基本面一般、也不是热门板块的股票,能够吸引来的买方少,股价自然上涨得少,投资者无法赚钱,就会低价卖掉股票离场,股票的卖方数量增加,市场上股票的供应量也增加,股价就会下跌。
2、卖方资本强于买方资本。
如果股票的买方大于卖方,股价还在下跌,那么可能是卖方的资本实力大于买方的资本实力,也就是说,卖出股票的资金量大于买入股票的资金量。
一般来说,当股市的卖单很大时,股价会很难突破卖单的卖出价格,这时卖单的价格就是股价上涨过程中的压力位。如果大卖单的价格低于此时股票的价格,那么买方都会选择以该价格或者低于该价格的股价买入股票,股票在该价位的成交量可能会很快增加,股价也会被拉低至该价格。如果卖方资金不断压低股价,而买方又没有足够的接盘资金,那么股价很可能会一直跌下去,直到买方资金重新占据上风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