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河系璀璨的满天星中,不乏“深圳造”卫星闪耀的身影。比如全球首颗脉冲星实验卫星、国内首个批量生产微小卫星星座、深圳首颗出口国际卫星、国内首颗极地探测遥感卫星……一连串“第一”都是从深圳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飞”出;比如2020年成功升空的“深圳星”,作为我国第一颗采用Ku/Ka体系的地球静止轨道高通量通信卫星,由亚太卫星宽带通信(深圳)有限公司(简称“亚太星通”)参与设计监造。
除了卫星,深圳正奋力打通空天技术产业链的上中下游。6月6日,深圳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下称《意见》),其中空天技术正是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深圳造”卫星冉冉升起
在空天技术产业中,卫星是重要一环。据SIA报告,2020年全球航天产业收入为3710亿美元,其中卫星产业总收入约为2710亿美元,占整体的73%。
近年来,来自深圳的卫星不断冉冉升起。
2007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与深圳市政府开展战略合作,在深圳建立航天基地。一年后成立的深圳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简称:深圳东方红)是深圳的第一家卫星企业,拉开了深圳卫星产业发展的序幕。
2011年底,深圳东方红研制的第一颗卫星——试验卫星四号按时出厂并顺利升空通过在轨测试。目前,深圳东方红已成功研制并发射了20颗不同类型的微小卫星。
不仅如此,在高通量卫星方面,深圳可谓一鸣惊人。2020年,由亚太星通参与设计监造的“深圳星”成功飞天,目前正在为国内外超过1万个终端提供稳定、可靠、随时随地的通信服务。
“深圳发达的电子信息产业和制造业基础,为卫星研制关键零部件、各类卫星应用终端产品研发生产提供有力支撑。”深圳市卫星物联网产业协会会长张一平说。
板块不断“开疆拓土”
此次《意见》提出,重点发展空天信息技术、先进遥感技术、导航定位技术、空天装备制造等领域,推动航空航天材料及部件、无人机、卫星等技术创新,规划建设国内领先的空天技术产业研发与制造基地。
事实上,除了卫星研制,经过多年发展,深圳已形成包括航空航天材料、精密制造、无人机、行业应用等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尤其是围绕导航定位、卫星通信、遥感测绘等应用研究,发展了一批优秀企业,尤其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深企身影。
最近,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未来发动机将逐渐提高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率。其中,深圳万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此后大飞机的某型国产发动机重要配套商之一。
目前,万泽在高温合金材料研发、基础工业软件开发、精密铸造等领域,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关键零部件国产化,部分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次《意见》出台,对我们的先进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发展来说,是重要机遇。”万泽股份总经理毕天晓告诉记者。
如果要绘制深圳空天技术地图,会发现各板块都在不断“开疆拓土”。
在科研方面,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哈工大(深圳)、南科大、深圳大学等一批高等院校和机构已建设了相关科研平台;在卫星研制方面,形成以深圳东方红为代表的微小卫星总体单位;在芯片模组方面,形成以华力创通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在载荷及关键部组件方面,形成魔方卫星华信天线为代表的骨干企业;在终端产品方面,形成以大疆创新、一电科技、星联天通为代表的典型企业;在行业应用方面,形成以天海世界、中科海信为代表的创新企业;在园区建设及运营方面,形成了中集卫星物联网产业园等特色专业园区。
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才能推动产业发展。与《意见》同步印发的《深圳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2022—2025年)》指出,在此次提出的八大未来产业中,有四个在5至10年内有望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空天技术正在其中。
伴随“新基建”的深入推进,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也迎来契机,刺激卫星及应用需求大规模增长。
为此,深圳富有前瞻性地进行产业规划和布局,将航空航天产业列入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之一。早在2013年,深圳就编制了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发展航空电子、无人机、卫星导航应用、微小卫星等产业领域,并出台多项政策重点扶持产业发展。自2014年开始至2020年,深圳市财政连续7年共安排70亿元扶持未来产业发展,其中就包括航空航天产业。
宝安区大有可为
一份由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编制的《空天技术产业调研报告》显示,发展空天技术,宝安区独具优势。
“仅以无人机为例,全球每100台无人机里就有21台来自宝安,由此积累的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系统集成、应用服务等,都有利于空天技术产业链条的打造。”乾行达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目前位于宝安区的空天技术代表性企业,数量达到35家,主营业务大到卫星、航天材料、导航系统、空港与物流,小到移动终端、传感器、天线等,可谓应有尽有。前面提到的亚太星通,就正在宝安打造公司的总部大厦。
企业蓬勃发展,相关应用更是“花开渐欲迷人眼”。据统计,目前宝安区的空天技术企业,应用领域涵盖飞机、海事、地面车载、物流、消防、通信、医疗设备、智慧城市、测绘地理等各方各面。
“空天技术为宝安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目前,产业仍然面临关键技术基础薄弱、高轨卫星需提升、支撑平台和专业人才缺失等问题,这也是空天技术的共性问题。”乾行达相关负责人表示,“宝安区可以抓住此次《行动计划》带来的机会,打造集群和创新生态,比如利用现有园区‘腾笼换鸟’,建设空天技术产业基地。”(记者 袁斯茹 吴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