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打好“组合拳” 稳住“压舱石”

2023-08-13 12:08:36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8月3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进一步促发展惠民生助振兴”新闻发布会,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双友说,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5.4万人,同比增长3.6%;18岁至45岁群体新就业占比稳步上升,达到65.2%,较去年年底提高3.2个百分点,全省就业形势整体稳定向好,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打出气势、筑牢基础。


(相关资料图)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今年以来,为抓好国家政策落实,全力巩固辽宁振兴发展的良好态势,辽宁省出台《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进一步促发展惠民生助振兴的通知》。《通知》整合辽宁省人社、教育、卫健、金融等19个部门稳岗位、拓渠道、扩容量、兜底线政策措施,共涵盖四个方面内容17条政策举措。据预计,本轮政策释放惠企等政策红利20亿元以上。

就业政策支持给力

3月23日,在西安科技大学的招聘会上,地质工程专业的韩德昊、赵馨悦2位同学与鞍钢集团签署了“未来之约”,相互约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相聚辽宁。

从3月份开始,辽宁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组织开展了2023年“梦筑辽宁才助振兴”“百万学子留辽来辽”专项行动暨“百校千企”人才对接计划,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留辽来辽就业创业。上半年,辽宁省共开展“百校千企”人才对接计划校园招聘活动19场,累计组织参会用人单位3087家,提供就业岗位98197个,接收求职简历47457份,达成就业意向13668人,吸引了省内外高校超过10万名毕业生线上线下参与。

“去年年底,我们就提前着手谋划,今年制定了‘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推进57项就业工作任务的实施方案,4月份又制定印发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行动方案,打造‘一揽子’政策工具箱,目前已出台稳就业政策措施158条。”辽宁省人社厅就业促进处处长闵初旭介绍。

辽宁省人社部门坚持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不动摇,最大限度释放政策和制度红利,最大程度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提供优质就业服务。

重大政策清单化,援企稳岗制度化,“缓、降、返、补”“直补快办”“免申即享”,各项政策措施精准“滴灌”到企业。上半年,全省释放人社领域援企减负政策红利18.93亿元,稳定岗位72.9万个,发放稳岗扩岗专项贷款20.66亿元,摸排重大项目265个、重点企业2205家,切实提升市场主体吸纳就业和扩岗能力。

今年,辽宁省升级实施了“春暖辽沈·援企护航”保用工促就业助振兴行动,滚动推进13个子行动,围绕服务央地对接合作、重大项目建设等,聚焦支持3个万亿级产业基地、22个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密集推出就业援助月、民企招聘月、直播带岗周,做到月月有招聘,周周有直播,天天都有就业新岗位。截至6月底,已累计开展招聘活动7110场次,提供岗位172.03万个次,开展“三送”服务10.46万次,解决市场主体用工40.15万个。

抓实就业重点群体

这个夏天,辽宁的朋友圈再扩大。70多名清华学子、50位北大学子、近1200名来自“双一流”高校的选调生,带着憧憬、满怀信心,奔赴辽宁、逐梦辽宁。这不仅是辽宁向广大高校毕业生张开怀抱的精彩“定格”,更是奏响了“孔雀向北飞”的青春序曲。

清华大学田争说:“我们感觉到了辽宁对人才的渴求,为我们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就业环境,我希望发挥专业优势为辽宁发展贡献力量。”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是就业重点群体,更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辽宁省始终把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创新性提出了“18-45岁中青年群体新就业占比”的新概念,增强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关注度,抢先抓早、端口前移,着力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汇聚辽宁、留在辽宁。

辽宁省人社厅梳理公布了20条就业创业政策清单,赴多个省份开展联合招聘、人才对接,无缝衔接10项“就业服务”,组织全省2923家事业单位集中公开招聘,提供8600多个岗位,招募300名“三支一扶”计划人员,上半年全省累计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213场,面向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30.4万个。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浚副教授认为:“吸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留辽来辽,为辽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辽宁要积极扩大‘朋友圈’,搭建‘大平台’,提升辽宁对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吸引力,为辽宁全面振兴建好人才储备库。”

持续优化就业环境

8月3日,葫芦岛市举行就业直播合作方案签订仪式,搭建网络直播就业平台,助力高质量就业促振兴。据介绍,在线直播平台每周在就业直播间开展直播带岗,实地进入企业直播,现场展示企业场景、企业文化、劳动就业环境等,录制短视频发布企业招聘信息,真实体验就业场景,预计每年提供稳定就业岗位10万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失业人员再就业5000人以上。

沈阳市的“舒心就业”、大连市的“15分钟就业服务圈”、鞍山市的“百所高校校地联合促进就业平台”、丹东市的“充分就业社区网格化服务体系”……今年以来,辽宁省统筹实施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工程,组织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资源向社区、村镇集聚。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打造公共就业品牌,创新公共就业服务模式,畅通基层就业服务的“微循环”。

针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2023年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长期失业青年群体,辽宁建立专门台账,实施“一人一档”“一生一策”制度,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给予不低于1200元的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精准结对帮扶,优先提供岗位信息、优先组织培训和见习,激发就业内生动力。

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困难群体就业,连续2年将“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这一民生实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省人社厅通过强匹配、重培训、优保障、兜底线举措,着力解决好老百姓就业的“烦心事”“揪心事”。

针对农民工、登记失业人员等群体,积极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活动,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服务,抓好长期失业人员和大龄低技能劳动者兜底安置。上半年,辽宁省为农民工就业开展了专项招聘1400场次,发布岗位需求信息46.16万个次,实现农民工转移就业73.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5.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77万人,为18.42万人“一对一”推荐就业岗位。

“在此基础上,我省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重点支持新经济新业态创业发展,将创业服务向新业态倾斜、向基层倾斜,在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中扶持培育优秀创业带头人并落实补贴政策。”辽宁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持续优化环境,厚植创业土壤。上半年,辽宁省人社部门组织14个市启动了新一轮省级创业型城市和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建设,全省新认定创业孵化基地23家,新培育创业带头人8000人,带动就业4.5万人次,创业带动就业的辐射效应已然显现。

关键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