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杜绝掺水分的就业率

2023-08-03 11:25:37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资料图片)

眼下,有的高校不但缺乏为高校毕业生服务的意识、不采取措施解决就业难题,反而通过给就业率掺水来拉高就业率。那些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不得已找门路来完成“被就业”的任务,滋生了网购平台上就业协议“盖章”的生意。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率是一项重要社会指标。这一数据无论是对于学校合理调整培养学生方向,还是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计划,都具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高校应当主动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加强就业数据的核查,严防就业数据失真。但一些高校为了就业率好看,通过数据造假掩盖真实的就业状况。这种做法不但会影响教育部门、人社部门的政策研判,也无益于实质上解决就业问题,还会助长浮夸之风和形式主义。

就业率不仅影响学校的口碑和声誉,也关系不同学科专业的生存生态,既关乎面子又关乎里子。一方面,高校会按照规定对学科专业进行动态调整,就业率则是衡量学科专业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资源配置和切身利益。另一方面,就业率会影响考生和家长的报考意愿,从而影响一个学校的招生质量。为了面子上好看,有的高校便不顾里子,走了歪门邪道,强行让毕业生签订虚假的就业协议。有的辅导员甚至亲自上场传授“经验”,教毕业生弄虚作假。这些高校的就业率光鲜亮丽,却掺杂了大量水分。

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有千万人总量,带来了不小的就业压力。但是,就业再难也不能给就业率掺水分。就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在就业率上造假,会产生一定危害。这种做法不尊重高校毕业生就业意愿,侵害其合法权益,也会侵蚀社会诚信。

避开就业难题的症结,不想办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而对就业率造假,本质上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对高校、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经济社会有百害而无一利。应当在思想上及时纠正错误观念,在行动上严厉打击造假行为,挤出就业率的水分,坚决杜绝掺水分的就业率。

关键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