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江苏南通打出精准高效公共就业服务“组合拳”

2023-07-31 15:12:52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

“今年前6个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46万人,同比上升6.28%,位于全省第一方阵。”近日,江苏省南通市人社局对外发布就业数据,亮眼成绩的背后,与该市把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作为优化就业“软环境”带来的支撑效应密不可分。


(资料图)

近年来,南通市人社局聚焦高质量充分就业,大力实施标准护航、智慧赋能、载体覆盖三大工程,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就业工作人本化、标准化做法成为全国的亮点品牌。前不久,该市促进就业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标准护航建立规范化就业服务体系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公共就业服务标准体系是基础。”南通市人社局局长王一鸣介绍,自2014年被确立为全国首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以来,他们始终把建立就业服务标准体系作为提升管理效率、规范服务流程的重要抓手,纵深推进就业服务标准化、一体化、系统化。

为确保就业工作开展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南通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平台工作手册》,编印了《公共就业服务精细化手册》、《基层平台服务规范》等标准,制定了通用基础、服务保障、服务提供、服务评价与改进四个标准子体系,共包含各类标准158项,其中自订比例近九成,覆盖了劳动就业管理中心、人力资源市场和基层平台的日常管理工作,基本满足公共就业服务需求。

由于标准体系的导入,为南通市就业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按上了快捷键。为统一规范服务项目、内容和流程,南通市建立了市、县、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标准化建成率达到100%,形成了“处处有标准、事事有规范、岗岗有职责”的良好发展态势,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实现标准化运作。今年1月13日,“南通市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国家级考核评估,被评定为优秀等次。

在此基础上,南通市人社局持续加强专业化公共服务就业队伍建设,不断完善街道社区等基层服务平台,聚力打造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近年来,南通市崇川区城东街道德民社区、文峰街道厂南社区、狼山镇街道闸桥社区和通州区金沙街道育才社区等4家社区被评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小”社区里的就业“大”舞台作用凸显。

此外,依托江苏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南通市人社局还将“就业一件事”、“工伤一件事”“社保卡一件事”等业务整合为人社专柜统一对外服务,全力打造便捷高效的人社公共服务平台。联合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打通部门壁垒,制定南通市“就业登记一件事”标准,在全省率先开通了“就业登记一件事”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设立业务,成功打造就业登记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体系。

智慧赋能打造数字化就业场景样板

今年6月6日,按照江苏省人社厅创新区“共建共享”理念和建设规范要求,历经四个多月的紧张筹备,全省首个“省市就业协同应用平台”在南通正式上线运行。此前,该项目已获得“南通市数字政府项目建设计划”批文。

“这是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上的首个地方创新区项目,目的是将省系统未实现的就业创业服务功能纳入信息化建设,打造省市协同应用服务系统。”南通市人社局劳动就业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上线标志着全市各地人社部门可以依托省厅创新区的数据中台服务、应用协同接口、云服务等功能,快速部署本地特色业务。

据悉,南通市“省市就业协同应用平台”运行以来,目前已有企业招聘补贴、学历提升补贴、个人异地培训补贴、公共实训补贴等10项南通市特有的奖补扶持业务纳入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政策兑现免申即享、直达快享。

为拓展数据应用场景,南通市人社局注重大数据比对、智能化推送、“不见面”、“免材料”等政务服务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比如,他们对接市政务数据交换平台,加大信息资源共享应用;对接“惠企通”平台,引入政策搜索服务;对接公安相关系统,定制户籍实时查询功能;对接电子监察平台,强化部分业务监控预警,以此满足本地业务的快速创新和安全运行。

同时,南通市人社局不断增强基层服务能力,建立起企业用工调查、人力资源调查、重点群体跟踪服务等基层公共服务模块,完善 10.9 万家用工参保单位基本信息,采集 4600 家企业用工需求,系统匹配精准吸纳辖区就业困难和长期失业人员,为企业和就业者提供便利服务。平台上线运行至今,按照企业招聘补贴“应享尽享”的服务理念,通过多部门大数据比对,已筛选出首批4230家符合条件的单位,推送到网上进行快速办理。

载体覆盖构建就近化就业帮扶网络

“从去年开始,我们就把推进零工市场、‘家门口’工作站、‘零工驿站’等便民服务场所建设,作为提升就业困难群体就近化、便利化就业的重要举措,倾力打造就业便民‘服务圈’,助力困难群体走稳就业路。”南通市人社局劳动就业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此举旨在把更多人社政策、职业介绍、就业岗位信息等就业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为推进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南通市人社局统一制定实施方案和建设标准,精准定位五类就业困难群体分布情况,统筹选择人群相对集中、就业需求量较大、软硬件设施相对优越的社区(村)建设站点;下沉就业培训、技能评价、补贴申领、岗位推介等服务到站点,融合零工驿站、残疾人之家、马路边服务等多种功能;逐一走访调查就业困难群体,针对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人员,一人一档制定援助方案,建立动态跟踪服务机制。

今年上半年,南通市已建成26个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并完成试运行。7月4日,南通市在海安主会场及9个县(市、区)分会场举行集中启动仪式,并同步举行“家门口”零工招聘会、流动“就业服务专区”“家门口”培训讲堂等各具特色的活动。目前,全市服务站已组织各类招聘、专项活动61次,帮助349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今年,南通市在新建10个规范化零工市场的基础上,还将推动‘零工驿站’建设,前移就业服务端口,进一步方便灵活就业人员。”南通市人社局劳动就业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市本级零工市场自去年11月开门运营以来,通过“云端送岗+现场直聘”等方式,已开发6305个灵活就业岗位,帮扶 2773 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为新业态、非全日制用工、临时性和阶段性用工与用人单位之间搭建起了一座互联互通的桥梁。

关键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