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养老钱水涨船高 托起幸福晚年

2023-07-28 12:13:43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仲夏时节,下午五点,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东塔镇黎明村九队队长纪旭东干完农活,跨过穿村而过的秦渠,在本村便民金融服务点使用社保卡支取出200元养老金。

纪旭东今年61岁,在全村89名60岁以上领取养老金待遇人员中,他领取的养老金第二多,每月有468.02元,这让纪旭东脸上有光。“参保以来,我选择过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3000元缴费档次,缴得越多,政府补贴越多,个人领取的养老金越多。”纪旭东心里跟明镜似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宁夏不断巩固和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将待遇调增工作列入自治区为民办实事序列,持续提升基础养老金水平。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从2011年制度建立之初的55元增加到目前的261元,增长375%,待遇水平逐步提高,群众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七年提标计划”

“2011年,宁夏在全国率先将‘新农保’‘城居保’合并,建立‘一制十二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2017年又率先将12个缴费档次优化调整为6个缴费档次。”谈及自治区城乡居保制度初期运行状况,宁夏回族自治区人社厅党组成员、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局长李明表示,2011-2017年期间,在国家调增的基础上,宁夏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先后4次调增,累计提高50元。

老有所养是重大民生工程,上调基础养老金,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生动体现。2018年以来,宁夏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实施“七年提标计划”,2019-2025年期间每年调增基础养老金5元。

“2023年,宁夏将待遇调增工作列入自治区为民办实事序列,增加资金投入5575万元,提高基础养老金10元/月。此次调整是落实‘七年提标计划’的第五次调整,也是制度建立之后宁夏第十次调整基础养老金。”宁夏人社厅养老保险处处长崔新颖表示。

为兜牢特殊群体“底线”,宁夏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六类缴费困难群体,由政府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缴费档次的养老保险费,并享受30元财政补贴。2023年,宁夏符合条件六类困难缴费群体参保14.5万人,代缴费1160万元。

截至目前,宁夏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3.7万人,领取待遇人数48.56万人。随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稳健巩固运行,养老保障资金投入渐进增加,资金支撑持续增大,2023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入口”补贴支出1.12亿元,养老金发放“出口”补贴支出14.82亿元,两项共计15.94亿元。

压实责任同步调

灵武市是银川市代管县级市,也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人口29万人,城乡居保参保人数7.86万人,待遇领取人数1.18万人。

“2022年,灵武市城乡居保人均养老金318元,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280元,其中中央财政承担98元,自治区财政承担82元,灵武市财政承担 100元。”灵武市社保中心主任王梅玲介绍,2022年灵武市落实各类城乡居保财政补助资金396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1283万元、自治区财政1444万元、灵武市财政1237万元。

建立各市、县(区)政府筹资和责任分担机制,是宁夏城乡居保一大特色。各级政府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物价水平、GDP总量、公共预算收入支出财力等关联因素、系数指标确定调增数额,形成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待遇水平随经济发展而逐步提高,确保城乡居民更好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各级政府在中央和自治区调增的基础上均不同程度提高本地基础养老金,同步发挥财力保障能力,形成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责任分担、基础养老金资金结构多元格局,建立各市、县(区)政府筹资和责任分担机制,各级政府在中央和自治区调增的基础上均不同程度提高本地基础养老金50-140元。”李明表示。

固原位于宁夏南部,是宁夏五个地级市之一和唯一非沿黄城市。截至2023年6月底,固原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1.51万人,60岁以上符合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人数14.4万人。

“固原市始终把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在保障老年居民基本生活、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减震器、稳压器作用。”固原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建军表示。

据介绍,固原市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调增列入民生实事之中,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市、县(区)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增收减少的困难,多方筹措资金,落实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配套提标政策,积极协调建立完善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确保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固原市各县(区)人社、财政、民政等部门强化协调联动,全力做好个人基础养老金、个人缴费档次、政府补贴等标准的测算调整,落实配套资金,做好数据比对和各项业务衔接,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固原市社保中心主任王志彪表示。

近年来,固原市采取“小步快跑”方式,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坚决兜牢民生底线,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社保贡献。

“目前,固原市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年人均达到2652元,占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8.7%,有力保障了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王建军说。

多措并举“激励调”

为建立多缴多得和缴费补贴激励机制,宁夏动态调整缴费档次,将最高档次提升至3000元、配比财政补贴达320元。同时,宁夏健全长缴多得机制和高龄人员倾斜办法,缴费满15年以上,每增加一年缴费,每月增加基础养老金不少于2元;对65、70、75和80周岁人员分别每月加发养老金2元、4元、6元和8元。

“宁夏允许参保人员在同一年度内多次缴费,对自主选择高档次缴费的政府代缴费人员,代缴费直接计入个人账户。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参保意识不断提高,选择高档次缴费的人员越来越多,个人账户养老金也越来越高。”崔新颖说。

随着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深入人心以及经济条件和参保观念转变,政策导向作用比较明显,参保可持续性逐步增强。广大居民正在摆脱长期形成的子女养老、土地养老传统观念影响,转变政策周期长、见效慢等固有认知,参保缴费积极性得以提升。随着年龄增长,缴费额逐步增大,越是接近领取养老金年龄,越是选择较高档次缴费,主要原因在于临近享受待遇年龄预期,期望得到较高养老保险待遇所致。同时,避免从众心理干扰,居民根据个人实际自主选择缴费档次,尤其是南部山区、中部干旱带等欠发达地区部分家庭在缴费能力有限情况下仍然选择中高档次缴费。

“个人缴费3000元,政府补贴320元,缴费年限达到15年,每月领取养老金就有638元;缴费每增加一年,基础养老金每月增加4元。”在灵武市宋桥村村部,每当有村民来咨询城乡居保缴费事宜,社保协办员马桂莲总会举起一张黄色A3纸大小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及待遇测算表》。

马桂莲操作电脑非常熟练,全体村民缴费、领待情况一查便知。“虽说有这张测算表,村民们一看便明白‘多缴多得’的道理,但谁家老人领取的养老金最高,便是宣传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最佳榜样。”马桂莲告诉记者,去年4月,宋桥村村民王文花开始领取养老金,每月达到572.8元,这在全村一下就传开了,今年不少村民选择最高3000元缴费档次。

作为一名社保协办员,马桂莲负责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取养老金待遇、死亡丧葬费、资格认证等高频事项,让群众在家门口办好社保业务,赢得群众“最好办的事”口碑。

王梅玲介绍,2013年以来,为加强基层社保经办工作力量,在灵武全市70个行政村、15个社区的村委会、居委会工作人员中,各聘用1名社会保险工作兼职协办员,每名社保协办员聘期为5年。“兼职协办员已成长为服务基层群众办理社保的桥头堡、排头兵,每年办理社保事项3.5万余件。”王梅玲说。

坚持尽力而为,提升保障水平。下一步,宁夏将围绕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保体系目标,继续优化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多方筹资调整机制,将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作为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序列,不断强化社保管理措施和夯实经办服务,在建机制、可持续、惠民生等方面见真章出实招,在保基本、稳增长、利长远等方面精准施策发力。

关键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