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技校生走俏就业市场 天天观热点

2023-07-05 11:18:05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近期,按照人社部在主题教育期间开展“人社青年攻一关”“人社青年献一策”活动和“做一周基层人社人”调研实践活动的安排,中国劳动保障报社组织青年干部深入基层、园区、企业、院校进行蹲点调查。即日起,本报将陆续刊发相关报道。本期刊发的是本报青年干部深入山东工程技师学院,围绕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特色、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优势、新时代如何推动技工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等采写的深度报道。


(资料图)

在山东工程技师学院新能源汽车学习工作站,老师正在授课。 宋晓萱摄

山东工程技师学院教师周新东正在打磨零件。 山东工程技师学院供图

在山东工程技师学院的世界技能大赛建筑金属构造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内,学生正在集训。本报记者 毛雨摄

山东工程技师学院的接待室内,一架锃亮的直升机金属模型引人注目。

这是该校毕业生周新东日常训练期间完成的作品。表面光滑、造型逼真、细节讲究,这件极具艺术质感的作品背后,是耗时18个小时的手工操作:放样、火焰切割、折弯、装配、焊接、调整、清理……

“刚毕业的大学生恐怕做不出来。”学院党委书记王风雷指着模型笑着说,“这就是咱们技校毕业生的优势。”

毕业季,青年就业难再次引发热议。当不少高校毕业生尚未找到理想岗位时,技校生就业却上演着“岗位抢人”的戏码。技校生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引发社会对技工院校及其毕业生的关注,也启示人们深入思考技工教育的重要性和技能成才的独特价值。

人社部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国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技校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如何?坚持就业导向的技工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什么优势?优秀的技校毕业生有何特质?新时代如何推动技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山东省聊城市的山东工程技师学院蹲点调研,并走访相关企业,探寻技校毕业生走俏就业市场的秘诀。

有多走俏——

“多个饭碗等一个人”

室外气温将近40摄氏度,在聊城市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劳作,屋顶大风扇运转不停。

在全长1.8公里的试路跑道上,该车间业务副经理闫均伟按照客车质检流程,开着大客车娴熟地通过长波路、涉水路、石块路等测试路段。整个质检区域宽敞、整洁、明亮,还设置了充电、淋雨等专门车间。

“工作环境很好,车内有空调,车间也凉快。即便在这样的高温天气工作,一天下来也不是很累。”闫均伟说。

闫均伟是山东工程技师学院汽车工程系的毕业生,已从业10多年。他参加工作之后通过继续提升学历、提高技能,完成了学徒工、小组长、工段长、车间经理的职业进阶,目前负责质检车间的生产计划制定、人员管理、异常处理等工作。

为什么上技校?他的回答很简单:“学门技术,好找工作。”

如今,他对这份工作很满意:“我靠技能一步步走到今天,生活上有保障,发展也有奔头。未来我想带好整个团队,继续晋升。”

像闫均伟这样的技校毕业生,很受当地制造业企业的青睐。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杨小刚介绍,公司每年都要招进不少技校毕业生。“技工教育强调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些学生实操经验丰富、上手很快,我们需要这样的人才。”杨小刚说。

今年以来,经济形势回稳向好,出口客车订单激增,该企业的用人需求也随之增加。杨小刚说,接下来将招聘更多技校毕业生,用工规模会超过去年。

近年来,“技校生不存在就业难”“多个饭碗等一个人”“企业高薪抢技校生”等词条频上热搜。从沿海到内陆,很多行业巨头对技校毕业生开出丰厚的薪酬待遇,连下一年才会毕业的实习生,企业都抢着要。

山东工程技师学院的学生也是如此。近几年,该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都在98%以上。

“学院与中通客车、中核集团、青岛海尔、中国重汽等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开设冠名班、订单班,每年为本地企业及全省和全国知名企业输送不少技能人才。”该校招生就业处处长刘怀峰介绍。

该校00后技能“新星”周新东的求职经历,也是“多个饭碗等一个人”的真实写照。

周新东是山东工程技师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2020年12月,他代表山东省参加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获得建筑金属构造项目金牌。他载誉而归后,多家企业为他提供高薪岗位,他最终选择留在母校任教。

成为一名老师,是周新东未曾想到的职业道路。“如果不当老师,我可能会去企业搞创新、搞研发。技能带给我的,是更多可能性。”周新东说。

除了选择制造业行业的岗位,一些技校毕业生的创业经历也让人看到技能成才的广阔出路。

刘丽芬是山东工程技师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从参加市政府网站维护项目的实习,到在客服公司担任电话销售人员,再到与别人合作创业,如今自己创办一家大数据公司,她一直深耕电子商务领域。

“对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奠定了我进入互联网领域工作的基础。”刘丽芬认为,她如今的创业成就,与当初在技校学习的经历密不可分。“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优势在于,可以紧跟时代潮流,更快接触新技术,更好适应新事物。这培养了我的市场敏锐度,让我一次次把握机会、发现商机。”

因何走俏——

技工教育的硬核实力

探寻技校生走俏就业市场的密码,自然要把目光投向技工教育。

6月14日下午,高级新能源2130班的学生正在一间特殊的教室,上“新能源汽车电器故障检修”课程。

这间教室是新能源汽车学习工作站,位于山东工程技师学院现代技术实训中心一楼。工作站内,一边是理论课授课区域,摆放着智慧黑板、6张圆桌和新能源汽车弱电系统实训台;另一边是按照4S店标准打造的实操区域,3辆汽车停在车位上,一旁的安全帽、劳保鞋、专用工具等一应俱全。

30多名学生穿着灰色实训服,分成6个小组围桌而坐。小组的每名成员根据自身特长,担任质检员、维修技师、安全员、讲解员等角色。

授课教师则是车间主管。在这堂课上,教师任保宽提出“新能源汽车中控门锁失效故障检修”的任务,要求每个小组在一定时间内制定中控门锁系统线路构建的实施计划。

任务发布后,各个小组开始了热烈讨论。一个小组快速画出电路图初稿,来到实训台前进行电路检验。测试、修改、讨论、优化……几次调整后,他们完成并上传了最终方案。

各组将方案上传完毕,任保宽细致点评了每个方案,提出了优化建议。课程的后半段,学生来到一旁实训区域,到汽车上进行仿真练习。

“我很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分工协作完成任务,而且有车辆可以模拟实操,能够体验汽车维修的真实状态。”学生屈立博说。

这是该校推进工学一体化改革的具体场景。

2009年,人社部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该校是首批试点院校之一。学院教研科研处处长闫爱华介绍,像这样的一体化教学专业工作站,学院建设了56个,相关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每周都会开展。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通合一,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也帮助他们毕业后更好更快适应技能岗位,满足企业需求。”闫爱华结合教研工作,阐释了对工学一体化的理解。“工学一体化改革要求我们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中心,凸显技工院校技能培养、就业导向的特色和优势。”

2022年,人社部在全国技工院校推进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该校入选第一阶段建设院校。制定课程标准、开发课程资源、建设教学场地、建强教师队伍……目前,工学一体化改革正在全国技工院校全面铺开。

任保宽从业多年,有丰富的理论和实操经验。课堂上使用的教材和教案,是他按照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编写的。

“很多教师都有企业工作经验,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可以使人才培养紧贴企业需求,从而让毕业生成为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闫爱华说,“学院每年组织教师参加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引导督促他们根据行业新发展,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走进其他实训中心,可以看到一间间充满科技感的“专属教室”:智能汽车环境感知学习工作站、电商运营一体化工作站、智慧健康照护实训中心、VR虚拟现实教学中心、自动化生产线工作站……先进的设备、精密的仪器、齐全的工具、整洁的环境,正是技工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硬核实力。从中,也不难看出技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受宠”的底气。

下课后,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工作站内,两名学生正合作调试工业机器人。“我们这次没赶上参加省级技能大赛,想抓紧时间练习,争取下次比赛取得好成绩。”一名学生说。

以赛促学也是各技工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山东工程技师学院建设了世界技能大赛建筑金属构造和汽车技术两个项目中国集训基地以及3个项目的省级集训基地,每年选拔学生加入集训队伍,以备赛的方式进行技能培养。

“将理论学习融入日常训练,能够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吸收与运用。”建筑金属构造项目教练牛庆淮说。牛庆淮是该校焊接专业的毕业生,留校任教17年,他带出了不少优秀高技能人才。周新东就是他的学生。

回想起上学期间备赛的艰苦经历,牛庆淮深感当前技校学生的幸运。“我们那时候训练条件不好,夏天在高温车间内训练,晚上在集训点热得睡不着,只能出门冲把凉水解暑。”

“现在不一样了,学习环境和硬件设施都更好了,课程跟产业发展对接得很紧密,训练方法也非常清晰科学。学生只要愿意学,一定能学好,并找到对口的工作岗位。”牛庆淮说。

凭何走俏——

技能成才的内生动力

技校毕业生能够走俏就业市场、获得用人单位青睐,离不开这一群体在技能成才道路上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

山东工程技师学院的世赛中国集训基地,室内温度跟室外气温差不了多少。一样火热的,还有学生备赛集训的热情。

建筑金属构造项目集训间内,3名学生正在进行火焰切割操作。他们戴着防护手套,穿着厚实的劳保服,全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一名学生说,夏天进行高强度训练,身上的衣服一会儿就能拧出水。

“这样的状态,每天得保持10个小时。”牛庆淮介绍,“如果在比赛之前,训练强度更大,每天得达到12小时。”

这几年,不少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得荣誉,并在毕业前受到企业“争抢”。这背后,是学生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和精益求精的反复打磨。

周新东回忆起自己备战全国技能大赛的经历:“每天早上6点开始训练,晚上10点才回宿舍,每月只有一天假。虽然辛苦,但我很有劲头。”

现在,有的学生不愿吃苦,技能学习很难取得较好成绩。一些学生毕业后不愿从事一线技术工作,一时难以找到满意的就业岗位。

对此,周新东深有感触:“如果怕脏怕累,挑三拣四,无论是学技能还是找工作,恐怕都不会很顺利。”从获得全国技能大赛冠军到获得较多优质就业机会,他在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时,特别强调了“能吃苦”的重要性:“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打小就在田间地头干农活。我能吃苦,能适应高强度集训要求。”

周新东的奋斗观,对技校生学习技能、从事技能工作具有一定启示意义。他认为,吃苦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满脸的汗水和满身的铁屑换来的是技能的提升,弧光闪烁的焊花和工具响声的节奏感带来的是对就业的信心。

很多技校毕业生表示,初心和兴趣也很重要。

黄振营是山东工程技师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毕业生,如今在该校汽车工程系任教。当年,他主动放弃上高中的机会,坚定地选择学习汽车行业的一门技术。

“我读了半年高中,发现自己对文化课程不感兴趣,也难有成绩。”黄振营说,“我比较喜欢机械类专业,觉得掌握一门技术也能有很好的出路。加上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不错,就报考了技校。”

黄振营身上有很多耀眼的标签:山东省首席技师、山东省技术能手、聊城市青年岗位能手……在他看来,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当初对发展道路的坚定选择。他认为,实现技能成才,要靠兴趣驱动和主动规划。

他在带队训练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被动选择上技校,对技能学习缺乏目标和兴趣,甚至把学技能当作“熬日子”。他说:“学习技能,如果初心不对,就很难做出成绩,也很难赢得企业的厚待。”

即便已经在技能领域成就斐然,受访的高技能人才仍然表示,会继续深耕技能,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实操能力。

“目前我的动手能力还不错,今后,想在创新上下功夫。这需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周新东说。

牛庆淮认为,加强学习既是自我提升的需求,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需要。“现在知识更新太快,学生思想也很活跃,如果知识结构老化就没法带学生。”

黄振营认为,汽车品牌多、技术更新快,如果不跟进学习,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就难以适应行业新发展。他带队开展汽车技术项目训练时,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既要夯实基本功,也要培养应变能力。这样才能在赛场上和日常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各类实际问题。”

关照未来——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片火热的形势之下,技校毕业生就业存在哪些问题?技校生对就业和职业发展有什么新期待?以就业为导向,技工教育如何深化改革、培养更多技能人才?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

在聊城市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的办公区,实习生邓新茹正在电脑前敲击键盘。收到派单、查看需求、快速回复……屏幕上显示,她目前的客户服务满意度为100%。

邓新茹是山东工程技师学院网络营销专业的在校生,正在参加学院与企业合作的实习项目。她业务能力较强、服务态度好,在实习期内很快适应了电商平台的客服岗位。

谈起对未来的规划,她坦言:“目前没有想太多,想在实习实训中尝试,为将来确定职业方向打好基础。”

邓新茹的这一想法与一些技校生的回答大同小异。

记者询问了多名在校生的职业规划,“还没想那么多”“走一步看一步”是高频回答,对未来的规划尚不明确。也有个别技校生对从事技能工作抱有抵触心理,表示毕业后不想进工厂。

从技能就业的角度看,一些毕业生的从业情况也没那么理想。有的毕业生从事行业与所学专业不匹配,就业质量不高。有的毕业生或受主观意愿驱使,或是技能水平不适应发展需求,没有选择走上技能岗位。

“社会上技能偏见仍然存在。”山东工程技师学院宣传工作处处长陈增光分析,“技能成才的社会认可度偏低,一些学生毕业后不愿进工厂从事技能工作。”

对此,刘怀峰提出了解题思路:“让技校毕业生的工作更加体面、更有尊严,不断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才能吸引更多人读技校,才能激励更多人走上技能岗位。”

实现从充分就业到高质量就业的突破,是技工教育坚持就业导向的努力方向。

加强校企合作是必由之路。“校企合作需要企业和学校双向奔赴。我们将密切与知名企业的合作,挖掘高质量就业岗位,在人才培养、实习实训等方面加强对接,培养更多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技能人才。”刘怀峰说。

实现高质量就业,也需要对技校生加强支持和引导。

“加强劳动教育很重要。”陈增光指出,“要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将劳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专业实训、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针对部分技校生缺乏职业规划的问题,刘丽芬和黄振营都认为,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特别是职业教育,帮助他们充分利用好技工院校的平台和资源,为今后职业发展打牢基础。

刘丽芬说,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积累成为她毕业之后就业创业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只有多学多练多积累,才能在进入社会、走上职场后把握住一个又一个机会,实现人生的华丽蜕变。”

黄振营认为,技能大赛也是很好的平台。“学生利用备赛实训的机会,能够发掘自身的兴趣和特长,进而找准职业发展和深耕技能的方向。”

当然,学校的就业指导也必不可少。“下一步,我们将把就业指导深度融入教学过程,并通过引入企业举办招聘会等形式,让学生在与企业面对面的求职交流中逐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刘怀峰说。

关键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