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社保中心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实施社会保障改革提质工程,开展全民参保扩面专项行动,推动社保经办规范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升全区社保经办服务质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静默认证 智慧助老
“我什么都没管,养老金就打到卡上了,这可太省心了。”张凤琴和外地工作的女儿视频通话时说。
张凤琴家住在乌海市海南区巴音陶亥镇东兴村,儿女全部在外地工作。张凤琴总想着儿女抽空回来帮她办理认证,现在养老金自动发放至她的银行账户中,解决了老人的难题,也避免了儿女来回奔波。
乌海市社保中心创新服务手段,在大数据技术的强劲赋能下,推行“无形认证、政策找人”的服务模式,2.6万名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完成静默认证,由群众“自主认证”变为部门“数据认证”,实现了“智慧助老”,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方便。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社保经办机构聚焦养老金资格认证的难点、堵点,依托公安、民政、交通、卫健等部门的户籍数据、死亡数据、出行数据、核酸数据、疫苗接种等数据,探索打造静默认证模式,多元比对、精准判断待遇领取人员的生存状态,构建起以信息比对为主、远程自助认证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认证新模式,让退休人员在“无感知、零打扰”的情况下完成资格认证。截至目前,全区117.39万名待遇领取人员享受到静默认证。
注重宣传 助力扩面
“听众朋友们,市社保中心工作人员来到直播间宣讲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政策,大家有问题可以拨打热线电话咨询。”近日,乌兰察布市社保中心工作人员走进该市融媒体中心《行风热线》直播间,普及社保知识,传递“听得清、听得懂、听得进”的社保好声音。
去年,内蒙古自治区出台“十四五”期间基本养老保险扩面联席会议制度和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工作方案,各级、各部门建立养老保险扩面联动工作机制,派单式分解任务,推进养老保险扩面专项行动。线上,各地借助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介,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多角度、广覆盖地宣讲,有效提高了社保经办宣传的覆盖面、精准度。线下,各地社保经办机构成立全民参保宣传工作组,深入到自然村、社区、企业,送政策下乡、送服务上门,提高社会保险政策知晓度,确保应保尽保。
前不久,内蒙古自治区社保中心开展了“手拉手”结对联系基层活动。该中心派出20多名干部,深入全区23个旗县区,下沉一线纾困解难,深入群众解读政策,助力养老保险扩面。截至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各级社保经办机构组织开展社保宣传90余场次。
“数治社保” 织密防线
内蒙古自治区社保中心紧抓数字政府建设契机,开启数据赋能“加速跑”模式。
据了解,今年,内蒙古自治区社保中心建立了全区统一、高效、便捷的智能财务管理平台,覆盖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应用,将各险种基金统一纳入平台管理,实现全区社会保险基金“一本账”。该中心组织全区经办机构开展数据治理,对标部级数据规范,通过研究库表结构,厘清共性问题;通过分析数据,筛选数据,形成问题数据清单,明确流程,分类实施。系统数据质量通过人社部评审,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
此外,为推动社保经办转型升级,内蒙古自治区社保中心研发待遇资格认证管理平台,通过海量数据共享筛选,实现各险种待遇资格认证数据共享,精准判断待遇领取资格,实现待遇自动停发,有效保障基金安全。该中心同步将疑点数据通过平台集中下发,各级经办机构可实时查看、下载,有效监控督导各地进行治理。对于基础信息缺失、错误的个人和单位数据,通过部门间数据共享完善相关数据项,提升数据质量。
如何让各类平台数据资源在有限的时空内转化为提升社会保障成效的可信可靠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共用给出了答案。内蒙古自治区社保中心联合公安、民政、司法、住建、交通运输、卫生健康、医保、税务等13个职能部门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风险防控数据共享比对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采取定期会商、专题会商等形式,及时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实现自治区级数据共享比对、疑点信息协查,有效解决了数据共享难、共享程度不高等问题,为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的社保服务提供了支撑,探索出可推广可复制的“内蒙古社保样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