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社部门采取“四个强化”举措,加大源头预防、柔性化解、仲裁审理、裁审衔接等工作力度,充分发挥调解“第一道关口”和仲裁前置作用,全力做好农民工工资争议案件处理工作,有力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
强化源头治理 防控争议风险
宁夏人社部门加大普法力度,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律师、法律志愿者进企业、到工地进行普法宣讲,督促企业规范用工,从源头上减少欠薪争议发生。组织党员干部深入辖区集中开展“百场普法”进工地活动,引导农民工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学法用法,依法维权。综合运用“两微一端一抖一快手”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切实增强宣传效果。2022年,组织集中普法30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3.5万份,培训各类人员3万人次。
【资料图】
他们结合日常执法检查、争议处理和根治欠薪专项行动等活动,对区市县三级筛选确定的405个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采取“人盯人、人盯项目”常态化监控预警机制。建成宁夏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对全区7872个工程项目劳动合同签订、专用账户开设、人工费用拨付、工资保证金收缴、工资按月支付情况全程监管。打通信息壁垒,与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部门在工程项目审批、资金落实、施工许可、实名制管理、工资支付等方面实现信息共享,让信息跑腿、数据说话,实现智慧化、精细化治欠。
强化机制完善 柔性化解争议
不久前,灵武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受理了张先生等多名劳动者请求某公司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劳动者未签订劳动合同的第二倍工资和加班费集体争议案件。灵武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加大释法明理工作力度,坚持庭前、庭中调解,从情理和法理上同时发力,引导双方相互理解。经过多次沟通协调,双方达成和解,公司依法支付节假日加班工资和未签订劳动合同第二倍工资等90余万元。
宁夏人社部门坚持“调为先、调为主、调为民”的原则,引导当事人选择一次性支付、分期支付等调解方案,以协商调解方式有效化解争议纠纷。充分利用“互联网+调解”平台,引导当事人通过平台申请调解,实现争议调解“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保障当事人及时维权。2022年,全区各级调解组织受理农民工争议1062件,其中涉及农民工劳动报酬争议596件。
同时,宁夏人社部门加强与同级政法、司法、法院、工会等部门沟通,建立信息联通、纠纷联排、力量联动、矛盾联调互动机制,形成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柔性化解联动工作体系。
强化争议处理 提升仲裁质量
宁夏人社部门积极开辟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对农民工工资争议全程优先处理,采取当天申请、当天立案、设置专门速裁庭、负责人挂牌督办等举措,实现农民工工资争议案件快立、快审、快调、快结。2022年,全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共受理农民工工资争议案件365件,为682名农民工追回工资852万元。
他们针对农民工工资争议特点,采取“流动仲裁”办案方式,深入企业、工地主动收集证据,现场审查立案、开庭审理,及时化解农民工劳动争议,提升调解仲裁工作的社会公信力。
去年3月,席某向银川市西夏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提起仲裁申请,要求与山西某建筑劳务有限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公司支付各项工伤待遇共计26.9万元。西夏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在席某工资基数难以确定且该公司未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情况下,参考社保缴费基数计算口径,现场确定席某各项工伤待遇赔付基数,由山西某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支付申请人各项工伤保险待遇,切实维护了农民工群体的合法权益。
宁夏人社部门还系统运用“云间仲裁”平台,设置“云上调解仲裁室”开展线上庭审,为农民工提供“指尖上的便利”,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止争。截至目前,全区736件积案全部按期审结清零,案件办理质效显著提升。
强化联动配合 协同化解争议
宁夏人社部门定期与人民法院研究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争议等重点问题,统一争议案件的处理标准,建立相互协助查证制度,落实证据认定、财产保全、执行联动等裁审衔接工作机制。联合司法、工会等部门建立调解仲裁法律援助工作站,针对涉及农民工的集体争议案件,及时指派法律服务工作者向农民工提供咨询、受理、调解、仲裁“一体化”法律援助服务,提升化解争议的温度。
2022年4月,李先生等多名劳动者向银川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申请仲裁,请求某超市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工资、经济补偿及欠缴的社会保险费。该院为此启动了“绿色通道”,并联合银川市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心提供及时、高效的法律援助。经审理,银川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支持了李先生等多名劳动者的诉求。
宁夏人社部门还积极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联动机制。结合劳动保障监察日常巡查和重点监控,各级调解仲裁机构同时开展送法进企业、入工地等活动,及时引导农民工向属地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欠薪争议权益救济。2022年,全区共为3.7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2.8亿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