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世界新资讯:难忘刻蜡版的岁月

2023-02-27 11:22:37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近来整理书房时,在一个尘封已久的木箱里翻出一块锈迹斑斑的钢板、一筒蜡纸、两支铁笔和一叠油印的书稿。看着这套几十年前用过的办公工具,刻蜡版油印的一幕幕在脑海浮现出来。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到公社做文化站管理员,兼做公社办公室文书的助手,协助其写通知、抄公文。那个年代,办公用品匮乏,很多文件和学习材料都是手工油印的。

文书姓练,五十多岁,工作认真,对文字更是一丝不苟。一天,老练对我说:“小梁,跟我学刻蜡版吧,这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你好好学,学会了,以后有大用处!”我平日里喜欢写字,对刻字也很感兴趣,便满口答应下来。当即,老练给了我一块钢板、一支铁笔和两张蜡纸,让我先练练手。


(相关资料图)

当天下班回到家,我便开始练习刻字。把蜡纸铺在钢板上,压平整,握着铁笔在上面刻写。铁笔毕竟不同于平常书写用的铅笔或钢笔,我把握不好力度,总是把蜡纸戳破。大约过了一个小时,一张蜡纸终于刻完了。我拿起来一看,字歪歪扭扭,就像刚学写字的小学生写出来的,且整张纸千疮百孔。更让我难受的是,因为过于用力,中指握笔处的皮肤陷了下去,食指和中指僵硬、酸痛。

第二天,我向老练说了刻字的困难。老练笑笑说:“刻字最关键的是用力均衡、下笔灵活,你书写基础好,多练习练习,很快就能掌握要领。”之后,我接连练习了几天,刻出来的字逐渐有模有样了。

老练对我的悟性很满意,又叮嘱了我一些其他注意事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刻字时一定要专注、细心,要是马虎了,刻错一个字,整张蜡纸就会报废。

那年秋收时节,老练要回老家收庄稼。临走前的那天早晨,他交给我一叠材料,说是公社领导交办的全体干部职工大会学习材料,第二天下午下班前要印刷出80份。我接过材料数了数,共36页,估计有两万多字。

第一次独立刻印,我深感责任重大。早上7点钟,我便开始刻字。每顿饭用时不到10分钟,上厕所也是一路小跑……一直忙到晚上11点多,我终于将材料刻完了。这时我才发现,食指和中指都已红肿。我顾不上那么多,贴上胶布,赶紧校对、油印。又过了几个小时,天空刚刚露出鱼肚白时,80本材料全部印制完成。那刺鼻的油墨味儿似乎变得格外芬芳,我长舒一口气。

上午上班,我把装订好的材料交给了公社领导。他翻看了几页,连声称赞我干得好。

当年年底,公社召开年终总结大会,我自然成为会议材料组的成员。老练让我专门负责刻蜡版、印材料,我又一次挑灯夜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随着刻写的字越来越多,我开始在书写上下功夫。根据材料的用途,我尝试刻写楷体、行书、宋体等不同的字体,有时候还刻些简单的插画,增加材料的美观度。渐渐地,我成了刻蜡版、印材料的“专家”,每次公社召开大会整理材料,我就会被分在材料组、宣传组。

协助老练工作3年,我使用过的钢板有十几块,铁笔十几支,蜡纸好几百张。老练还专门买了两套品质特别好的钢板和铁笔,供我刻写一些重要的材料。

1983年初,公社领导把我调进了乡镇企业办公室工作。离开公社时,我将那两套钢板和铁笔还给了老练。老练说:“我马上要退休了,就送给你留作纪念吧!”

我在乡镇企业办公室从事的是会计工作,刻写材料的机会少了许多,那两套钢板和铁笔没有了用武之地。

没想到的是,几年后,它们又派上了大用场。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结识了许多小小说爱好者,大家经常以文会友。当时,刊发小小说的报刊很少,一位文友提议,把大家的作品集中起来,自己编辑、印刷、装订,供大家学习、交流。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和另外四位文友主动承担起相关工作。

第二期是我负责,我充分发挥自己在刻印上的长处,刻印了许多简约、别致的插画。作品集印刷出来后,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之后,刻印的工作便由我负责了。作品集总共刻印了五十多本,那两套钢板和铁笔立下了汗马功劳。

后来,我先后被调到家乡的一个水电站和公安部门工作,用到刻蜡版油印的地方越来越少。进入新世纪后,办公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彻底取代了钢板、铁笔和蜡纸。不过,于我而言,刻蜡版油印见证了我的成长,改变了我的人生,是一段异常宝贵的记忆。

(图为旧时刻蜡版油印的场景)

关键词: 乡镇企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