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在传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传承

2023-02-21 14:25:30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近年来,华北油田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力推进创新工作室建设,以人才“智高点”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汇聚智慧力量。

位于华北油田公司第四采油厂的董传文创新工作室,把创新作为引领员工发展的第一动力,围绕技术革新、人才培养、技能降耗等实际,开展了创新增效活动,成果层出不穷。

创新是永恒的驱动力


【资料图】

“这些智慧创新,解决了大问题,以后就不会遇到类似的生产烦恼了。”谈到技术创新,董传文创新工作室的命名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董传文说,是强烈的责任心驱使他开动脑筋,创新思维解决问题。从业近40年,董传文在工作中心思缜密、善于摸索,技术革新屡创佳绩。

采油区的储油罐罐顶的安全阀起到保证储油罐安全运行作用。当罐内液量变化较大时,液压阀内的机油容易泄露,造成危险。经过数日研究,董传文决定在液压阀法兰上端10厘米处焊一个机油回收槽,回收槽下接一个导管,导管连接机油喷溢,溢出的机油也能回收,实现周而复始、循环使用,从而保证大罐的安全运行。

在工作中,及时发现管线泄漏并有效封堵、把损失降至最低限度,一直是集输工作者的努力方向。为此,董传文查阅有关资料,积极请教专家,做笔记、制模型、做实验,经过10个月的努力,终于研制成功“输油系统气化、气蚀、漏失检测装置”。目前,此装置已获得国家专利,并在新疆油田、长庆油田等推广。据统计,董传文先后完成采油、外输、卸油等10个岗位的革新成果100余项,14项获国家专利,60多项在油田公司推广项目,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千万元。

发挥标杆作用传承创新力量

如何实现“从1到多”,带动更多员工参与到创新队伍中?

早在董传文创新工作室创建之前,董传文就把技术创新推广到廊东采油工区。在工区各个采油站,他组织成立5个创新小分队,每个分队指定一名技术骨干带队。他根据各自岗位生产性质和特点为他们制定创新项目,并出主意、想办法。

为了更好让员工上手,熟练掌握净化岗流程,董传文特地编了一套顺口溜:“高压来气三分离,低压来气压缩机,二气共汇吸附器,粉翅过滤第一级,一低分后二三四,二低分后膨胀机,三低分后四二一,再膨增后增压机,外输流向用气户。”这样的顺口溜琅琅上口,易于背诵理解,直至现在,仍为在岗员工所使用。

董传文退居二线后,他的徒弟、2022年河北工匠年度人物王新亚成为创新工作室的领衔人,把创新火种延续。

2020年,王新亚发现安56-21井的产量突然下降。通过功图与动液面资料分析,他认为可能是气体进入泵内,降低了泵的泵效或形成气锁,造成该井产液量下降。如何才能减小气体影响、提高泵效呢?他深入现场,针对不同问题制定相应对策,通过多次试验,把防冲距提到刚好不碰泵的位置,随后又对该井的套管气压力进行了调控。通过将套压控制在1.2MPa左右,该井恢复了正常生产,产量还上升了1吨左右。此后,他又分析了站上其余的几口井,对存在类似情况的六口井重调防冲距。调冲后效果明显,平均日增油2吨以上,以每吨2000元计算,年创效达140万元。

截至2021年底,王新亚取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成果20项,提出合理化建议100多条。在他的带领和创新下,油田公司推广成果2项,厂推广成果5项,作业区推广成果12项,各种创新、小改小革200余项,共计创造经济效益4000余万元。

集智聚力激发创新活力

多年来,在王新亚的带领下,创新工作室聚焦技术攻关,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突破了一道又一道难关。

在油井采油过程中,由于原油含蜡,时间久了蜡就会粘在油管内壁。若是不能及时清理,原油就会停止流动,正常生产将面临风险。油田往往采用往油管加注除蜡药剂的方式进行清理,但药剂在水管中极易被清理掉,很难起到长期除蜡的效果。

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达到除蜡效果,又能避免浪费?王新亚和创新工作室的成员进行攻关,经过数日实验,创新研制出一种加药器装置。“它利用无平衡管液体自重原理,选择不同孔径的加药孔。经过我们反复实验,发现3-5毫米的孔径正合适。”王新亚说。这个看似微小的装置,却解决了采油过程中困扰数年的问题,它也获得了国家实用专利。

技术革新项目的成功,不仅实现了作业区的低成本运作,还极大地方便了生产。同时,在王新亚的影响下,员工们的革新意识不断加强,大家比学赶帮、不甘落后,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学习技术、勇于创新的良好风气已然形成。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为了培养更多的青年技能人才,王新亚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他从基本技术知识入手,传授管阀的识别、流程的走向、仪表的量程、设备的构造等知识,由外到里、由浅到深,帮助他们熟练掌握岗位操作要领。不仅如此,他还通过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进行言传身教。

“只要肯动脑筋、注意方法,任何人都能在技术创造中出成绩。”在谈到创新工作室的发展时,王新亚说。为了促进员工技能提升,他为工作室青年骨干制订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并主动与多名员工结对子,把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倾囊相授。多年来,王新亚带徒20余人,其中有的成了业务骨干,有的成了管理人员,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他的“传帮带”影响下,创新工作室员工们纷纷加入创新创效工作中,比学赶帮的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关键词: 油田公司 技术革新 经济效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