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人社部门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事业全面发展,政策制度体系愈加完善、参保覆盖人群日益扩大、待遇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经办管理服务持续优化……一项项“促增收、惠民生”的政策措施陆续实施,一张张“强保障、优服务”的民生清单不断完成,具有淮安特色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服务正为百姓铺就养老“幸福路”。
双管齐下
提升待遇水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盱眙县黄花塘镇莲塘村的洪礼英老人今年79岁了,平时看到便民服务站的社保工作人员总是笑眯眯地夸赞:“多亏党的好政策,养老金年年都在涨,足够生活的。”
淮安市连年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
淮安市人社部门从“入口端”入手,完善政策制度。该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分别在2015、2019、2022年经历三次重大调整,优化缴费档次、提高缴费补贴标准、建立并完善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对65岁以上老人增发基础养老金等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营造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参保缴费导向,积极引导城乡居民主动选择高档次标准缴费。
淮安市人社部门从“出口端”入手,加大财政投入,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2012年的60元/人/月提高到2022年的不低于205元/人/月,年均增幅超20%,人均待遇水平达到236.9元/月。淮安市市县两级人社、财政部门积极向上争取上级补助,全力筹措地方配套资金,确保增发基础养老金及时足额到位,全市近80万名城乡老人因此受益。
便民利民
优化经办服务
为有效解决人社基层平台网点少、人手不足,农村居民参保缴费、领取养老金和资格认证不方便等难题,淮安市人社部门采取建设便民服务点、增加资格认证方式,激活基层城乡居保经办服务“神经末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使参保群众就近即可办理城乡居保各项业务。
淮安市人社部门将社保服务体系整体下移,经办服务向基层延伸,在全市行政村(社区)共建立近2000个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快捷便民服务点”。
该市还在整合养老快捷便民点、金融服务站、村邮站的基础上建设“城乡综合便民服务点”,基本实现城乡居保参保登记、个人缴费、待遇领取、权益查询“四个不出村”。
资格认证难问题不仅给城乡老人带来不便,基层经办人员也颇为头疼。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淮安市人社部门主动与卫健、民政、公安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比对领取待遇人员信息与接种新冠疫苗人员名单、全民核酸检测人员数据,将未接种新冠疫苗人员和未参加核酸检测名单打印成册发至镇村核对,悄无声息实现“静默认证”。淮安市人社部门还大力宣传线上认证,参保老人只需进行面部识别,即可轻松实现认证。
同时,淮安市人社部门通过“社银合作”委托金融机构每季度末将未领取养老金的人员名单发送至社保经办机构进行数据比对,也能帮助老人完成资格认证。
分类施策
关爱特殊群体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是政府替我们缴的,不要我们个人掏,生活也有了保障,真是太感谢了!”涟水县的陈立生老人今年61岁了,常年患病,目前孤身一人生活。当得知自己符合政府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政策之后,老人格外高兴。
淮安市人社部门坚决守牢民生底线,多措并举推动特殊群体应保尽保,努力实现特殊群体社保全覆盖,更好发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基本、兜底线”作用。近年来,淮安市人社部门稳定延续执行困难群体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扶持政策,按照“一人不漏、全员进保”原则,切实做到困难群体参保登记、代缴社保费、发放待遇“三个100%”。5年来,全市累计为困难群体代缴养老保险费36.55万人次共计4256万元,发放基础养老金370.92万人次共计5.98亿元。
淮安市人社部门稳妥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坚持“即征即保、刚性进保、应保尽保”,规范征地保障审批流程,全市18.67万人纳入社会保障,实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全覆盖,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同时,持续巩固退捕渔民社保安置成果。完善长效机制,跟踪掌握退捕渔民养老保险参保状态,确保广大退捕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养老、可持续”。据统计,全市已累计为2135名退捕渔民代缴、退返保费7162万元,为719名退捕渔民发放养老补助金124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