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历只是对人生某个阶段知识、能力的认可。获得高学历并不等于进入保险箱,并不意味着在其后的工作中必然有所建树
当前,偏理论的高学历人才固然不可或缺,精于动手与具备实操能力的人才也不能忽视。高技能、实用型的技术院校毕业生,同样具备发展为顶尖人才的潜力与实力
最近,几则与学历有关的新闻及由此而起的争议,引发社会关注。
(资料图)
北大一名女博士成功考取北京市区属一个城管岗位,一些人由此对学历“内卷”议论颇多;多地民众反映,报考公务员遴选要求具有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不合理,山东省德州市对此积极回应并作出调整;山西省一名新娘在婚宴上将宾客的桌位按照博士、硕士、学士学历进行划分,有人指其为“学历歧视”。
应该说,诸如高学历者当城管、以学历为招考设门槛以及生活中学历不同境遇不同等,都不是什么新鲜事。此前出现的北大学生杀猪卖肉做屠夫引发的舆论震荡以及博导第一学历为不知名高校引起的质疑,指向都大致相同。
实际上,这反映出一些人潜意识中的学历崇拜。不少人对学历存在根深蒂固的执念,进而有意无意将学历与社会地位、待遇等划等号,认为高学历就应有体面的工作,就应受到足够重视。
必须承认,高学历意味着接受系统、正规的教育,是成长成才的一条重要路径,是一定程度上的人才“产品合格证”。接受高等教育、获得相应学位,当然是一件好事。但也应该看到,高学历只是对人生某个阶段知识、能力的认可。获得高学历并不等于进入保险箱,并不意味着在其后的工作中必然有所建树。在一些情况下,学历越高,在“专”的同时知识面可能越“窄”,综合能力与水平仍有待提升。
在学历问题上更新观念,需要保持全面、客观、发展的眼光,避免陷入固化思维。一方面,当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前所未有。高学历者在起跑线上具有优势,并不意味着能长久领跑,后来者居上本就是常态。另一方面,人才评价标准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学历不能直接与人才能力划等号。当前,偏理论的高学历人才固然不可或缺,精于动手与具备实操能力的人才也不能忽视。高技能、实用型的技术院校毕业生,同样具备发展为顶尖人才的潜力与实力。
在学历问题上更新观念,需要以一颗平常心,从多维角度考查不同学历者的状况。既要看学历的成色,也要看具备相应学历人员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与发展潜能,看不同学历者的知识积累、禀赋与专业、从事工作的匹配度。
在学历问题上更新观念,不仅要体现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中。从一定意义上说,以学历论成败、拿学历说事,体现的是人才评价上的僵化与懒惰。招考者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深入考核、全方位衡量报考对象,不看其实际能力,而是简单以学历为考核标准,本质上是科学人才观的缺失。
唯学历是举、视学历为进阶晋级敲门砖等在学历问题上任何形式的简单化、一刀切,都不足取。
当今,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存在学历歧视现象,导致人才流动不畅,一定程度上与学历问题上观念的陈旧有关。社会应该是开放多元的,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之间也应是一池可以流动的活水。若单纯以学历划线,让学历成为阻碍人才充分流动的分界线,会让人才丧失进取与努力的动力,影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唯有破除执念、更新观念,真正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走出诸如唯学历等认知误区,广泛识才聚才用才,实现人尽其才,方能使人才的效能得以充分发挥,经济社会发展才会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