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合川区一家速冻调制食品企业新开办了一家分厂。
企业办分厂并不稀奇,但这次办厂的速度却少见。
按照以前的相关规定,企业申领食品生产许可证需要10个工作日,算上周末就近半个月。然而,得益于“一证多址”改革,这家企业的分厂在3天内就获准开工,成为全市首家享受到“一证多址”改革红利的厂商。
这项改革,正是重庆通过减少企业办事环节、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缩影。
关键词 准营
“一证多址”“一照多址”为企业省时间降成本
“一证多址”改革,目前正在重庆食品生产领域开展试点。在同一区县范围内有多个生产地址的食品生产主体,只需完成场所备案手续,在营业执照上登记载明拟开展生产活动的地址,经市场监管部门现场核查合格后,就可以在食品生产许可证上载明多个生产地址,开展生产活动,整个过程最快只需1个工作日。
简单地讲,就是重庆食品生产企业可以凭一张许可证,在同一区县的多个地方办厂生产。
时间就是金钱。但对企业而言,“一证多址”改革带来的好处,并不只是节约时间这么简单。
重庆金星股份有限公司是綦江区一家规上食品生产企业,为扩大生产规模,企业在綦江区新建了厂房。若按照之前“一企一证一址”的监管要求,企业的两个生产地址将被视为两个市场主体,年报、纳税申报、许可证管理等日常工作都将耗费双倍时间和精力。
同时,企业还有价值上百万元的库存包装材料,若新增的生产地址重新申办食品生产许可,将导致原有包装材料无法使用,造成浪费。
好在,企业新增生产地址的申请正好赶上了“一证多址”改革,因此省下不少材料和管理成本。
对于只需要营业执照而无需取得许可证的行业,新增经营场所就更方便。
除个体工商户外的市场主体,在同一区县范围内新增经营场所的,只要在“渝快办”App上办理新的经营场所备案,就可以在新增场所开展经营活动,无需为每个经营场所都办理营业执照。这项改革,被称为“一照多址”。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9家食品生产市场主体办理了“一证多址”,2000户市场主体办理了“一照多址”,两项改革共计为市场主体减少20万元的证照办理成本。
关键词 退出
除名制度清理“僵尸”企业、释放市场资源
提升市场主体活跃度,降低准营门槛只是一个方面。
一直以来,许多长期没有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未按规定年报和申请纳税的失联企业、“僵尸”企业退出难,也是拉低市场整体活跃度的重要因素。
退出难,是指上述企业如果不主动办理注销,监管部门即使在清理中发现了这些企业,也只能依法吊销营业执照。但这样的行政处罚并不能消除企业的市场主体资格,它们仍然存在,且数量越来越多,不仅占用市场主体名称等宝贵资源,也给监管部门对市场主体的整体管理、研判、决策造成影响。
今年初,重庆以探索市场主体除名制度为契机,不断畅通市场主体退出渠道。
在除名制度下,重庆市场监管部门清理出“名存实亡”的市场主体并进行公示,有继续经营意愿的市场主体,可以在公示期间就其逾期未申报纳税的行为接受处罚,纠正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被标记为经营异常状态的违法行为后,提出除名修复申请;没有经营意愿的,可以主动办理注销登记。若在被除名后的6个月内未办理清算组公告或申请注销登记,市场监管部门可对其采取强制注销。
目前,除名制度已在南岸、铜梁、丰都、忠县4个区县开展试点,1167户被纳入除名名单。
其实,市场主体退出渠道更畅通,不只体现在强制退出,还体现在主动注销更加便利。
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以来,重庆加快推行简易注销。相比需要完成注销税务登记、注销企业登记、注销社会保险登记等复杂流程并提供多个申请书和证明材料的普通注销,适用于简易注销程序的市场主体,只需要签署上传一份简易注销登记承诺书,便可以实现一次申请、一网办结。
“程序的简化大大提升了市场主体主动注销的意愿。”市市场监管局企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0年以来,全市已有4.55万户企业通过简易注销退出市场,占注销企业总数的20.81%。
关键词 公平
在全国率先开展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
进得来、能经营、出得去,是市场实现“新陈代谢”、提升整体活力的前提。那么,如何保证优胜劣汰,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呢?这需要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规则上的公平是第一位的。但在以往,由于一些部门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理解不够透彻,对政策是否符合公平竞争原则的判断能力不足,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文件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
比如2019年,重庆某区县住房城乡建委印发《关于开展竣工验收项目第三方支付评估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定由某第三方机构为购房者提供验收服务,向开发商收取费用。
“这份《通知》,就属于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文件。”市市场监管局双反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印发《通知》的部门本意是维护购房者的权益,但其指定第三方机构的行为,在客观上排除、限制了竞争。好在该文件被迅速发现并废止,未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清理这些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文件,重庆从2019年开始,按照“谁起草,谁审查”的原则,要求政策制定部门一方面对已出台的政策文件开展存量清理,另一方面将公平竞争审查作为新的政策文件出台前的必要程序。
截至目前,重庆共清理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各类存量政策文件9896件,修订废止81件;审查新出台政策措施文件9674件,修改调整83件。
但是,起草单位的审查能力如何?自查程序是否健全?还需要第三方的监督和评估。
为此,重庆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并在已开展的对28个市级部门和区县政府的评估中,逐渐完善形成了“专业机构独立评估、专家团队集体研讨、专门会议审定结果、专函督促限期整改、专项跟踪整改效果、专题报告评估情况”的“六专”模式,获得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充分肯定。
2019年至今,重庆已通过第三方评估纠正了110件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文件,并推动被评估单位内部审查率从30%上升到94.3%。
据悉,“十四五”时期,重庆将完成对所有市级部门和区县政府的第三方评估;各区县也将组织对区属部门开展评估,从根本上保障公平竞争,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本报记者 王天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