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河北兴冀人才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为一名派遣员工申请工伤认定,石家庄市人社局工伤保险科当场受理,作出认定结论后即时送达给该公司。
这是河北省石家庄市人社部门开展工伤认定“双下沉”后,认定工作高效办理的一个写照。
“工伤认定对及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保障受伤害职工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事故和恢复生产,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维护社会安定,都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石家庄市人社局工伤保险科科长刘勃说,工伤认定现场性强,事关当事人切身利益。从2022年1月起,石家庄市人社局针对存在的企业来回跑腿多、认定时间长等问题,印发了《关于完善县市区工伤认定审批工作的通知》,决定把工伤认定审核与业务规范统一下沉到基层,将业务深入到县、区,现场受理认定、现场审批、即时送达认定结论。同时,针对工伤认定政策性、规范性强,业务培训由“集中培训”改为“现场指导”,发现问题现场讨论,形成共识,规范工伤认定业务。这种“双下沉”创新,让坐等上门变成闻声而动,最大限度方便了企业和当事人。
由市级下沉到县:少了环节,多了担当
“认定申请当天就批下来了,这效率没得说!”拿着刚刚盖好章的工伤认定决定,河北某超市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有点意外。
过去,工伤认定先由县、区人社局收拢一批申请再集中往市里送,这种“坐等上门”的工作模式造成当事人等待时间较长。等待与焦虑成正比关系,尤其是不幸发生工伤后的等待更容易让劳动者心情焦虑。
现在整体减少了一个环节,基层多了一份担当,市局多了一分辛劳。“通过免跑腿、送服务上门,将市、县、区工伤认定时间由原来从申请受理、调查取证到认定书送达的40天左右,缩短到15天;部分事件清楚、调查环节少的缩短到3天以内;资料齐全、不需调查的当日办结。”石家庄市人社局刘勃介绍,在现场服务时,对企业提供资料不齐全的,可以通过现场协调网传材料打印入卷。“我们尽全力让当事人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人社惠民服务带来的温暖”。
1至4月,石家庄市人社局通过“双下沉”开展面对面工伤认定,共完成工伤认定2007件,普遍获得当事人满意。
规范从基层做起:标准不降,质量不减
“要充分利用网络、微信、快递等手段进行案件的调查核实,既要提速、更要优质。”3月份,刘勃在高新区审批工伤认定时,对现场工作人员重申有关要求,认定手段下沉但标准不能下降。
到基层服务,同样也需现场督促指导、统一规范基层工作。“工伤认定工作政策性、规范性非常强,一线认定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偶尔会出现政策尺度把握不准、资料入卷不齐全等问题。”刘勃说,从2022年开始,石家庄市人社局在制定年度集中培训计划时,对一线认定工作人员采取在办理中指导,在工作中会商、提升的办法,开展现场研讨和培训。尤其针对“双下沉”后发现的认定工作中出现的接受案件程序不规范、受理人员不签字、不写受理时间等16个问题,石家庄市人社局就事论理、纠错立改,给规矩、规范立威,全面实现“好、快、准”工伤认定工作要求。
服务也是生产力:时间缩短,温度提升
3月4日,河北某科技有限公司软件开发人员王某奇在工作途中发生交通意外当场身故。用人单位在为其准备工伤认定材料时发现,因疫情防控原因部分手续无法获得,遂找到石家庄市高新区人社局寻求帮助。
高新区人社局在了解相关情况后,直接启动有关渠道帮助企业补齐相关材料,并在受理当日完成审批、当日送达。效率在这里直接转化为对逝者的温情。
“服务也是一种生产力。类似的情况,以前需要1个月左右才能完成工伤认定结论,现在服务下沉到了县区后,工作得到了全面提速。”刘勃如是说。
效率是个时间量值,也是个态度量值。2022年,石家庄市人社局将在“双下沉”的基础上,继续全面推进市、县、区人社局进企业、送服务。不仅在政策宣传、工伤预防培训上先行一步,还对出现的工伤事件积极落实现场受理、调查和认定的要求。
“今年,我们还计划启动12项工伤预防培训项目,紧贴新业态、新行业发展,积极推进基层快递员等新业态从业人员优先参加工伤保险,为全市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提供全方位的工伤保险服务和保障,实现服务升级升温。”刘勃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