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跑了之后,我们手头没啥凭证,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宜昌劳动保障监察局投诉。没想到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我们,只问了我们几个人的基本情况,就受理了案子。才几个月,我们就拿到了钱。有你们在,我们打工很放心。”今年1月25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幸福家园家装项目务工的牟某等3人向宜昌市劳动保障监察局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这起纠纷解决的背后,正是宜昌市劳动保障监察局近年来大力推进行风建设,落实首问负责制的缩影。
从受理源头落实首问负责
去年7月14日,宜昌市高新区某建材市场从事铝合金门窗安装工作的黄某拿到了包工头拖欠的劳务费,这起纠纷在高新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介入处置下,仅用7天时间,就得到圆满解决。
为确保首问负责制贯彻落地,近年来,宜昌市劳动保障监察局先后出台了“一事一单、跟踪办结”“一点受理、区域联动”等制度,在秋季开学季、岁末年初和法定节假日,投诉热线24小时在线,劳动维权服务24小时不打烊。“劳资矛盾往往具有复杂性,我们将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仲裁、工伤、社保、法律援助等维权服务打包整合为综合维权窗口,不仅解决了劳动者一站维权的问题,更从源头上防止了科室、单位之间推诿扯皮,真正将首问负责制落到实处,杜绝了对劳动者说‘不’的情况发生。”宜昌市人社局副局长王峥嵘介绍。
如今,首问负责制在宜昌市市县两级全面铺开,劳动保障监察窗口前台工作人员根据劳动者投诉的情节,快速分流到各个职能部门,给予合理维权建议,提供高效办事渠道。
“零门槛”制度固化首问负责
2021年,宜昌市劳动保障监察局全面实行“零门槛”容缺受理案件制度。
2021年4月10日,20余名农民工到宜昌市劳动保障监察局窗口投诉,称跟着包工头刘某在城区多个项目工地做工,大部分工人未拿到一分钱工资,共被拖欠工资20多万元。面对投诉案件涉及工地多、人数多、拖欠时间长、无任何欠薪证据、包工头不愿出面配合解决问题等情况,窗口接待人员第一时间统计了投诉人基本信息,填写了受理登记表,安抚并告知投诉人后续处理程序。之后,分派劳动保障监察员深入项目工地核查考勤、工资发放记录等信息,锁定了总包未认真履行代发责任、包工头挪用农民工工资的违法行为,最后,按程序迅速帮助农民工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
“零门槛不是没有门槛,而是把证据资料收集放到调查取证阶段,把任务和压力交给劳动保障监察员。”宜昌市劳动保障监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零门槛受理让首问负责制落实更接地气,核心就是突出以人民为中心导向,让劳动保障监察突破了职责边界框框,打破份内份外限制。”
首问负责制落实后,投诉咨询量不断增加,仅2021年,全市劳动维权窗口受理投诉咨询11562件次,同比增长25.56%。工作量增加的背后,是劳动者满满的获得感,劳动保障监察员满满的成就感。
数智化建设深化首问负责
“我认为,要落实首问负责制,就是要进一步优化受理环节。电话响个不停、人来往不绝、平台办件不断,以现有劳动保障监察力量根本没时间准确了解劳动者诉求、快速化解矛盾纷争,建议对各个诉求平台数据归集、分析、分派、处置进行数智化、分布式改革。”这是宜昌市一名劳动保障监察员在落实首问负责制、开展系统建设需求研讨会上的发言。
今年以来,宜昌市大力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市人社局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作为“人社小脑”场景推出,涵盖了劳动保障监察主要业务。通过科技赋能,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和数据融合,借助“宜接就办”等系统,让劳动者诉求全量归集、全流程监管、全面解决。宜昌市劳动保障监察局同步推进劳动维权打包办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两个业务事项标准化建设,用标准化为数智化建设插上双翼,为劳动维权提供规范。
“首问负责,不是一接了事,考核的是我们是否将劳动者合法诉求处置好,让社会公平正义得到维护。”宜昌市劳动保障监察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