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山东省郯城县积极探索非遗文化资源促进困难群体就业新路径,通过创设76个非遗公益性岗位,进一步拓宽困难群体就业渠道,实现非遗传承与群众就业互促共羸。
庙山镇乐泉村,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庙山二胡的产业集聚地,80%的村民从事二胡加工制作。今年3月,村民王晓晓走上了二胡博物馆管理员公益性岗位。她说:“博物馆是村里的一张名片,我的职责就是把这张名片擦亮,展现给前来参观的群众和游客。能为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出一份力,我很自豪!”
目前,郯城县共拥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3项、省级项目9项、市级项目28项。为充分挖掘非遗项目的产业价值,近年来,郯城县投资20亿元建成木玩产业园、中国结产业园、草编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3处,场馆、历史文化展示室22处。在今年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工作中,郯城县秉持助推非遗文化传承、助力群众就业增收的原则,在各园区和场馆设立76个非遗公益性岗位,推动非遗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带动困难群体就业增收。
港上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旋玩具的发源地。目前,郯城县投资10亿元建设的木玩产业园一期工程现已投入使用,入驻企业60余家。今年3月,3名困难群众被安置到园区公益性岗位就业,负责园区卫生清洁、安全巡查等工作。产业园党支部书记岳喜坤说:“园区用人、政府发工资,节省了园区的开支和管理成本,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