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市崇明区聚焦重点、优化服务、完善制度,不断提升城乡居保工作水平。
据了解,该区现有参保人数21.1万人,占全市城乡居保参保人数的28.55%。城乡居保月养老金平均水平从2014年的602.7元提高到如今的1414.26元,实现养老金水平翻一番,平均年增幅达12.6%。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
城乡居保参保对象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关注的重点人群。近年来,崇明区一直以全民参保工作为重要抓手,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
该区通过全覆盖建立无账户人员数据库、全方位掌握无账户人员存量数,对无账户人员实行动态跟踪管理。该区已连续7年每年以存量无账户人员的10%为目标,向乡镇下达扩覆指标,并将扩覆指标完成情况列为区对镇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为发动无账户人员参保,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宣传动员活动,指导各乡镇村居协办员开展“一对一”上门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工作人员既全面了解个人情况,又有针对性地宣传动员无账户人员参保。7年来,全区无账户人员人数从7104人减少到2052人。
邱先生是长兴镇石沙村的村民,长期居住在外地。长兴镇在普查无账户人员时发现邱先生属于年满40周岁以上无账户人员,是必须动员参保的对象。工作人员通过邱先生的亲属辗转联系到了邱先生,向其宣传政策、动员参保。但邱先生以为是诈骗电话,拒绝参保。工作人员了解到此人已临近60周岁,如果超过60周岁再参加城乡居保,则要按年延续缴费至70周岁才可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崇明区城乡居保中心与长兴镇加强联动,共同加紧动员,最终邱先生赶在60周岁之前回崇明办妥了参保手续。
完成社保扶贫攻坚任务
现如今,崇明区堡镇的脱贫人员施先生每月可以领取1200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几年前,施先生从新疆回到家乡,由于家庭生活较为困难,无力缴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工养老保险费用故一直未能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施先生所住小区的劳动保障协理员一直非常关注新疆回沪支青的生活情况,在获知施先生被评定为贫困人员之后,工作人员主动为其打听起了相关待遇,让施先生赶上了社保扶贫的末班车。
崇明区高度重视社保扶贫工作,根据人社部三年社保扶贫计划,崇明区专门成立了工作小组,连续3年将社保扶贫列为区政府重点工作,要求各乡镇将贫困人员社保扶贫任务落实到人,建立“一人一情况”的跟踪管理记录卡,全面记录贫困人员参保过程。
崇明地广人稀,有的乡镇人户分离情况较为严重,为了实现100%宣传告知到位、100%动员参保到位,工作人员想尽一切办法开展工作,经常在节假日、休息日赶到市区对贫困人员宣传政策、动员参保。该区鼓励乡镇以帮扶、救助等形式落实贫困人员参保个人缴费资金,很多贫困人员不用个人缴费,彻底减轻了他们的思想压力和参保负担,有效推进了贫困人员参保工作。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3年里,共有14792名贫困人员纳入了城乡居保,占全市社保扶贫人数的28.8%,实现了应保尽保、精准扶贫、有效扶贫。
筑牢基金风险管理防线
崇明区树立了基金管理风险防控意识,严格按照规定将基金全部存银行、买国债。新农保、城乡居保时期,基金开始实行收支两条线和财政专项管理。根据不同时期基金管理的要求,严格执行市级规定,积极建章立制加强内控,有效保障了基金安全运行。
结合实际情况,崇明区制定了内控管理、岗位责任、权限管理、经办业务审核、档案管理5项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警示教育,结合岗位职责认真查找风险点,举一反三,提高工作人员自警、自省、自重、自励意识。
针对乡镇经办人员流动性强、新系统上线后业务变化大的情况,经办人员的业务能力直接关乎社保基金安全问题。该区每季度组织区级、乡镇工作人员开展岗位职责、业务经办、系统操作等培训。根据工作实际编制了城乡居保业务操作手册,每年进行一次修订,下发至每一位基层经办人员手中。经办人员上岗前一律签署数字证书安全管理使用承诺书,审核人员严格按照业务授权书赋予的权限开展业务审核工作。高风险业务实施三级审核,1万元以上业务由业务主管审核,3万元以上业务由分管主任审核,5万元以上业务由农保中心主任审核,确保大额基金支付安全。
崇明区经办机构运用城乡居保业务经办系统每月筛查高风险、非常规经办数据,下发数据开展自查、互查工作。每季度开展一次乡镇质量经办检查,通过交叉检查方式对已办结业务实施检查,建立检查台账。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主动分析原因、逐项落实整改,并在季度工作会议上进行通报,对问题较为突出的乡镇专程上门指导、督促整改。在落实整改的同时完善经办管理措施、堵上经办管理漏洞。针对特殊群体开展专项检查,崇明区三峡移民参加城乡居保的人数较多,很多参保人员长期居住在外省市,生存状况复核难度较大,该区每年对这类人员开展专项检查,确保这类人员在领取待遇上不出问题。此外,他们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还对服刑人员、死亡人员等特殊群体开展专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