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盖子狮赴香港参加“谭公诞”民俗巡游 红额青面形可爱 腾挪闪跃展雄风
南方日报记者 糜朝霞
近期,在香港筲箕湾举行的“谭公诞”民俗巡游活动中,来自惠东县稔山镇长排村的盖子狮表演队伍位列其中,沿途舞狮鼓乐,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夹道观看,场面甚是热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因形似锅盖、红额青面的可爱造型,以及腾挪闪跃的拳脚功夫,惠东县长排盖子狮成为惠州各类文艺演出活动的“常客”,去年与惠东县铁涌盖子狮联合申报为广东省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前,惠东县长排盖子狮传承人陈志豪计划在周末和节假日常态化开设盖子狮非遗培训班,面向社会各界广泛招生,吸纳更多年轻人加入,让传统盖子狮焕发新活力。
各类文艺演出活动的“常客”
8月12日(农历六月廿六),是惠州九龙峰谭公庙今年举行“谭公诞”(出生日)拜祭仪式的日子。
土生土长的长排村人陈志豪,是长排村同兴堂醒狮团的团长,以及惠东长排盖子狮的传承人,曾被邀请前往舞狮助兴,无奈醒狮团成员大多在外地务工,无法组团成行。
不过,这一天陈志豪依旧忙碌。当天上午,有着国家舞龙舞狮项目二级裁判员证书和武术套路项目二级裁判员证书的陈志豪,在惠东县城举行的中国武术散打协会段位晋级考试中担任考官。下午,他匆忙赶回长排村,将盖子狮这些年的传承发展向记者娓娓道来。
惠东盖子狮上次公开表演,还是在香港——今年5月26日(农历四月初八),来自惠东县稔山镇长排村的盖子狮表演队伍,一行25人前往香港筲箕湾参加“谭公诞”民俗巡游活动,其中15人还是未成年的孩子。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举办惠州“谭公诞”拜祭仪式的日子。与惠州隔海相望的香港,“谭公诞”成为重要的传统民间节日,舞龙舞狮、飘色巡游等盛况沿街上演,比发源地惠州还要热闹壮观,惠东盖子狮经常受邀参演助兴。
陈志豪感慨,此次香港之行收获颇丰,不仅让大家增长了见识,还充分领悟到中华醒狮文化的独特魅力,对家乡盖子狮的传承和发展更是平添了一份责任感。
今年12岁的陈锦辉,是陈志豪的长子,从5岁开始跟随父亲活跃在舞狮队。从最初的举旗、敲锣打鼓,再到如今的舞狮尾,他已经熟稔在心。随着年岁渐长,尤其是参加香港巡游后,陈锦辉明白了盖子狮的“不一般”,以及将其传承下去的意义。
广东省传统龙狮、麒麟锦标赛是广东省内传统龙狮、麒麟艺术的最高水平赛事,由陈志豪带队参赛的惠东盖子狮曾经在2011年一举夺魁,可谓“一鸣惊人”。
去年8月,广东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群众体育组龙狮比赛在清远举行,这是龙狮比赛在广东省运会的首次亮相,也是目前省内最高级别的龙狮赛事,由陈志豪带队指导的惠州龙狮女队,捧回舞龙自选套路女子组一等奖。
近年来,惠东盖子狮还时常活跃在惠州各类文艺演出舞台之中。
在今年元宵节举办的惠州多彩非遗闹元宵大巡游活动中,具有惠州特色的非遗民俗轮番上演。在铿锵有力的鼓点伴奏中,惠东盖子狮腾跃、跌扑、翻滚、直立其中,赢得观众一阵又一阵的喝彩。
“惠东盖子狮的脸圆圆的,看起来特别可爱。”在今年元宵非遗巡游中第一次看到盖子狮表演后,林女士对盖子狮印象尤为深刻。在她看来,盖子狮造型独特,不妨打造成文创产品,欣赏之余还可以买回家,将拥有一定的受众市场。
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今年70多岁的陈加钱,经常背着手在长排村里踱步,从西走到东,仿佛能看尽自己平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
作为村里的长者,陈加钱颇有声望,他见证了长排村从旧到新的发展,村里的文化地标——陈元公祠和广德庵,就是按照他做的模型重修落成。
在长排村文化活动中心二楼,同兴堂醒狮团的全部表演“家当”安置在这里。其中,两个红额青面的狮头最是惹眼,这也是陈加钱亲手做出来的,只有两颗铁制獠牙的狮头历史最为久远,成型于2001年。他并非行家,单凭着记忆里的模样,并加上自己的创意设计,一点一点将狮头还原出来。
从极具年代感的狮头追根溯源,可翻开惠东盖子狮背后绵长曲折的历史画卷——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间,乃海防军队的军傩,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包括稔山长排盖子狮和铁涌盖子狮,当地依旧保留着舞盖子狮的传统。
其中,稔山长排盖子狮,据说由福建传入汕头澄海、海丰、陆丰、汕尾、稔山一带,一直以来被尊称为“狮王”,它造型古朴,口阔目大鼻短,“红额青面”,其头部状似锅盖而得名,在狮班中享有很高的地位。舞盖子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武功,极具阳刚之气。舞动时注重马步,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时而嬉戏诙谐,观赏性强,极具地域风情。
陈加钱记得,以前逢年过节,在高亢粗犷的铜锣皮鼓伴奏下,盖子狮表演是村里老少最喜欢的节目——上半场“行狮”,即舞狮表演;下半场“打拳”,即武术表演。随后,舞狮队还会走家串户,祈福入屋。
在盖子狮的动、静之中,舞狮人将力度、幅度、速度、耐力、灵敏等糅合于舞狮技巧中,融舞蹈、形体、民乐、武术于一体,颇具观赏性与娱乐性。
在武术表演环节中,单人打拳、双人对打、单人棍术、双人对打棍术、搬刀、舞尖串、尖串对铁尺、辗藤牌、集体持棍对打轮番上阵,场面异常激烈,喝彩声不断。
小时候,在村里围观盖子狮表演时,陈志豪深深地迷上了盖子狮,成了舞狮队的“跟屁虫”,将每个舞狮人的招式和步法铭记于心。十四岁那年,陈志豪正式拜师学艺,三年后学成全套出师。
在陈志豪看来,盖子狮的整套表演招式包括拳术、棍术、徒手对阵法等,实际是一项传统的武术运动,学精并不容易。2014年,陈志豪在长排村创办了同兴堂醒狮团,一边工作挣钱养家,一边在村里教孩子们舞狮、打拳,现吸收了团员30多人。
计划开设盖子狮非遗培训班
“咚咚咚,咚咚咚……”清晨时分,还在睡梦中的陈志豪不时被邻居家的鼓声吵醒。
一问才知道,原来,打鼓的林惠琪今年11岁,从小就是盖子狮的“迷弟”,村里的盖子狮表演一场不落。最近,他用废旧的铁桶自制了一个鼓,经常拿着木棒敲敲打打地练习。
除了做鼓打鼓,林惠琪还很大胆地尝试制作盖子狮的狮头,最开始从菜碟大的狮头着手,用多层报纸糊底后,再涂颜料上色,最后采用形似的材料制作五官,虽然造型用材简单,但基本成型。
陈志豪从林惠琪身上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影子,也看到了盖子狮传承下去的希望,一边指导他制作更大更逼真的狮头,一边教他舞狮、打拳。最近,林惠琪正在为新的狮头着色,舞狮尾也有模有样了。
“因为热爱,所以担当。”四十出头的陈志豪与盖子狮结缘近40年,在舞狮上苦练了20多年。在他看来,孩子们学舞盖子狮,不仅可以增强阳刚之气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而且能让祖辈沿袭下来的瑰宝后继有人、生生不息。
这些年来,无论走到哪里,陈志豪一直在传承盖子狮,学徒有千余人。在部队入伍时,他利用爱好和专长在多个连队教舞狮;在惠州市第一中学双语国际学校担任教练时,他带着盖子狮走进校园,成为学生们第二课堂的学习内容;走入当地企业入职后,他仍然在教舞盖子狮。
作为惠东长排盖子狮的传承人,陈志豪一有机会就带着狮队外出表演,展现盖子狮的非遗风采,让更多人认识惠东盖子狮。在去香港参加巡游的队伍中,其中4人是惠州市第一中学双语国际学校的学生,受陈志豪的影响爱上盖子狮。
在社会各界以及陈志豪的持续推动下,惠东长排盖子狮从民间文艺逐步申报为惠东县级、惠州市级非遗项目,去年又与惠东县铁涌盖子狮联合申报为广东省第八批非遗项目。
“一项优秀民间技艺的留存,挖掘年轻的传承力量至关重要。”在与其他醒狮队的沟通交流中,陈志豪摸索到醒狮团发展壮大的破解之道——在周末和节假日常态化开设盖子狮非遗培训班,打破只面向自村村民招生的格局,面向社会各界广泛招生,吸纳更多年轻人让盖子狮焕发新活力。
与此同时,陈志豪已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注册申请了“盖子狮”商标,正在联系对接生产厂家,接下来将开发推出盖子狮系列的文创产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