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10日电 题:做好中美关系“必答题”要倾听三种声音
中新社记者 薄雯雯 郑嘉伟
中国外交部长秦刚在今年两会期间的外长记者会上强调,中美关系不是一道是否搞好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如何搞好的“必答题”。
(资料图)
“一个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攸关两国人民和我们星球的前途命运”,对于如何做好中美关系这道“必答题”,此间观察人士认为要倾听三种声音。
一是互利共赢的发展之声。
“尽管有部分美国政客鼓吹中美经济全面‘脱钩’,但两国之间的‘压舱石’一直都在,中美双边贸易额仍在攀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对中新社记者说。
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和中国货物贸易总额达690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国美国商会去年表示,坚决反对中美彻底“脱钩”,支持扩大对华关税豁免,并指出中国市场拥有强大的研发和创新生态系统,是许多美国龙头企业重要收入来源地。
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长秦刚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以及各类最前沿和新兴技术的重要应用场景。”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王浩向记者表示,美国搞对华科技“脱钩”,必然导致美国高科技企业失去中国这一重要的海外市场。
王浩还表示,中国是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关键环节,与中国“脱钩”,就意味着重构整个全球供应链体系,造成生产、销售、物流等环节成本大幅抬升。“美国出于政治和战略目的违背经济规律,必然会使各国来承担代价,给全球经济造成显著负面影响。”
二是理性务实的智库之声。
王浩注意到,在美国两党形成对华强硬、对华遏制的战略共识以及民粹主义兴起的背景下,一些美国智库较为务实理性的政策建议往往会被打上“对华软弱”“背叛美国利益”的标签。
“美国的政治经济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化之中,疫情三年中美两国交流受阻,对彼此难有清晰认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赵梅表示,“我们需要重启交流,让国内学者走出去,把外国学者请进来,增进相互了解”。
赵梅表示,美国国内仍有一些有识之士还在积极做着与中国保持沟通的工作,“作为学者我们也要深化对美国的认识和研究,携手做好增信释疑工作,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
三是友好相亲的民心之声。
“美国人民和中国人民一样,热情、友善、淳朴,都追求幸福生活,美好世界。”秦刚指出,决定中美关系的应该是两国的共同利益、共同责任和两国人民的友谊。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林松添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当前中美关系面临困难之时,两国地方和民间积极开展面对面互访交流对话尤显重要和迫切,以便找出共同利益和共同挑战,并共同应对,为中美关系回归理性创造条件。
“人文交流是中美两国政治关系发展极其重要的社会基础。”王浩指出,应尽快恢复中美双方人员往来,努力深化和扩大中美两国合作面,包括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朝核、伊核等一系列地区和全球性问题上加强合作,最大限度对冲竞争,避免两国关系完全由竞争来主导。(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