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海外华校校长沙龙”于2022年5月下旬开始,定期以线上形式邀请部分海外华校校长,就师资培养、教材电子化、招生运营、政策环境等相关问题,开展交流与讨论。本期议题为“方法和经验——华文学习的动力和功能性探索”。该活动由中国侨网、中国华文教育网主办,以下为法属留尼汪孔子学院院长周小兰的发言内容:
法属留尼旺是法国的一个海外省,我从事的研究是跟法国历史相关,所以没有语言障碍,但是到这以后,还是有跟本土不太一样的地方。我们在当地有天主教徒,有印度教徒,非常多样化。那么我就可以感受到多民族共同生活的一些和谐场景,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当地华人为保护自身的文化传统和身份认同。一开始商学院呢把中文作为必修课的,当时小学生人数非常多,后面他改变了教学大纲,中文变成了二外,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目前只有一个班20个学生左右去学习,主要是因为疫情。
首先是当地的族裔问题,留尼汪是法国在印度洋上唯一一个欧洲行政区,在17~19世纪,有一些中国人在这边做生意,家族越来越大,所以形成了今天留尼汪岛上的华人群体的主力。当地华人约占岛上总人口的5%,但是他们凝聚力非常大,因为在当地还保持了一些传统的仪式,这里大多数华人家庭都来自客家和广东,所以他们在客家和广府文化方面的传承,做的非常纯粹。这边很多华人华侨说广东话,基于这些背景为我们在当地开展汉语言教学活动,奠定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因为我们跟当地华人沟通是没有什么障碍的。
一些孩子学中文的学龄已经达到十年了,我们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培养平台,在他们18、19岁进入到大学的时候会选择中文专业,比如中英文应用外语专业,把中文作为二外,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这些年,华人在当地繁衍,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对于本族群的历史是非常依恋的,我自己有遇到过好几位年长的学生,都是退休以后又重新到孔子学院去学习中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开设了中国历史、地理、哲学、文学相关的课程,这些课程也对本地大学生开放。另外,我们在学术层面也做了一些拓展,参加牛津大学历史系的印度洋研究中心的学术活动,关注跟华人华侨历史相关的展览和工作,明年我们会跟留尼旺大学图书馆合作办个图片展。
最后,如何强化当地华人的身份认同?首先,留尼旺是个旅游业很发达的国家,有很多旅游资源和项目;另外政府为中国公民提供15日免签证的福利政策,理论上会带来大量的中国游客,中文就可以成为当地旅游业一种重要的沟通资源。
其实当地很多年轻人开始学中文,主要是为了日后从事各种各样的服务行业。比如我们为留尼旺大学商学院、旅游专业提供中文二外的培训,加入场景式教学,比如设计旅行公司的摊位,让学生做个情景模拟、用中文向人介绍罗尼汪。
另外,就是任务主导性教学。比如给一个任务,今天要带游客去哪里,你需要去做什么?用这样一种方式强化中文的训练。那么我们自己开设的课程,也开始往这方面去尝试。比如开设高级班,会以旅游和商务两个主题展开教学,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可以说把中文又推向了一个更开放的舞台,让各个年龄层、让各个族裔的当地人,都可以接触到这样的机会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