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世界今头条!航天新征程|为了这场太空之约,航天员要做哪些准备?

2022-11-29 08:06: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1月28日电(刘欢)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官方消息,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将于2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赴一场太空之约。


(资料图)

天上出舱一小步,地上都要反复模拟

本次发射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次载人飞行任务,由费俊龙担任神舟十五号乘组指令长,他们将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安装与调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等任务。

届时,中国空间站将有神舟十四号和十五号的6名航天员共同在轨驻留,完成中国航天史上首次航天员乘组在轨轮换。

图为神舟十四号乘组出舱活动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随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任务阶段,飞行时间大幅增加,飞行任务更加复杂,航天员需要执行多次出舱任务,包括舱外设备安装、维护、更换和试验样品回收等。

所以,在“出差”太空之前,为了能顺利走好出舱的每一小步,航天员需要在地上反复模拟。

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训练主要包括出舱活动基础理论、专业理论、操作技能、出舱程序以及出舱任务等类别,每一类由不同的训练科目组成,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际操作训练。

在登上太空之前,航天员主要在出舱程序训练模拟器、模拟失重训练水槽、舱外服试验舱、虚拟现实训练器这四个设备上,进行舱外航天服和气闸舱出舱活动相关设备的操作训练及出舱程序训练。

航天员可以借此机会体验和熟练掌握模拟失重状态下身体的运动与姿态控制、出舱活动操作的技巧,包括开关舱门、舱外作业等。

此外,在太空环境下展开工作,身体力量训练必不可少。航天员的力量训练包括上肢力量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还要进行数据分析,测算要达到的具体标准。

据了解,中国航天员的上肢力量数据与皮划艇、体操等专业运动员的数据比对后得到的结论是:航天员的数据不亚于专业运动员。

有人曾问,普通人能不能够进入太空旅行?

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的官方回答是:建议大家首先尝试坐一下过山车,之后再做离心机实验,身体检查指标达到健康后,在技术上都是可行的,但是健康的人群还要经过很长的训练。

为什么每次都是“感觉良好”?

“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2008年9月27日,航天员翟志刚在航天员刘伯明、景海鹏的协助下,圆满完成我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他向地面报告时这样说。

后来,在2021年11月3日,翟志刚时隔13年后再次执行出舱活动任务,同组航天员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女航天员,他们再次向地面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在顺利返回后的记者见面会上,翟志刚说: “‘感觉良好’并不是我和我们乘组的专用,我们大队的每一位航天员都说过‘感觉良好’”。

他表示,这简单的四个字来之不易,背后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与期盼。“地上训练也好,天上飞行也好,能够保持这种‘感觉良好’的状态,是因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我们的‘感觉良好’一定会继续下去。”翟志刚说。

据官方消息,11月17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出舱活动期间,他们完成了天和核心舱与问天实验舱舱间连接装置、天和核心舱与梦天实验舱舱间连接装置安装,搭建起了一座三舱间舱外行走的“天桥”,航天员蔡旭哲通过这座“天桥”实现了首次跨舱段舱外行走。

此外,他们还完成了问天实验舱全景相机A抬升和小机械臂助力手柄安装等任务,已准备好迎接神舟十五号的到来。

图为神舟十四号乘组出舱活动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从神五到神十五,踏上航天强国建设新征程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五号,从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到空间站建造的决战决胜之年,如今我国已成为航天大国,正在向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

2003年10月15日,我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搭乘飞船在轨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后安全返回,实现了“成功发射、精确测控、正常运行、安全返回”的任务目标,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他在顺利返回后说:“我在太空感觉非常舒适,船舱空气清新,我们的飞船、火箭真是好船好箭,下一次我还想乘坐它飞行!”

后来,从神舟六号到神舟十五号,从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等到如今的邓清明、张陆等,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已经进入空间站阶段,航天员不仅可以奔赴太空,还可以长时间在轨停留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图为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组合体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同时,我国在建设中的空间站不仅可以让航天员常驻太空,而且将陆续向其他国家开放。2019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公布了围绕中国空间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第一批项目入选结果,共有来自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功入选。

正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所言:“我们愿意把中国空间站打造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平台,和各个国家的航天员、航天科技队伍一起,不断探索浩瀚宇宙,造福人类。”(完)

关键词: 太空环境 载人航天工程 模拟失重 空间应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