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出台十条措施 助力人才倍增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黄文生 通讯员江轩)江门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日前召开,提出将紧紧围绕事业链、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到2025年要引进10个以上国际一流水平的科学家团队、100名重点领域的领军人才、1000名急需紧缺的博士人才,全市各类人才总量突破100万人,把江门打造成为产才融合的示范之城、开放创新的活力之城、人才生态优良的宜业宜学宜居之城。
《关于深入推进“人才倍增”工程的十条措施》近日出台,让人看到江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决心。
围绕事业链产业链布局人才链
江门市一向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由市委书记陈岸明担任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并提出“人才倍增”工程。本月初,江门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召开,进一步提出,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贯彻落实省委新时代人才强省“五大工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狠抓人才工作,让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真正树立起来,让重视人才、尊崇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氛围真正浓厚起来。
江门将紧紧围绕事业链、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把江门打造成为产才融合的示范之城、开放创新的活力之城、人才生态优良的宜业宜学宜居之城。
江门有汇聚人才的扎实的产业基础。作为省委、省政府规划发展全部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布局城市之一,江门是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之一,可以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培育人才、成就人才的创新载体,如“国之重器”江门中微子实验站、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的江门双碳实验室、全国首家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等,也有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环境。
锻造一批产业工程师和侨都工匠
为了把这些优势充分地释放出来,江门提出“人才倍增”工程,并在此基础上,由江门市人才工作局会同有关单位制定了深入推进“人才倍增”工程的十条具体措施。十条措施提出,将实施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强基计划,提升教育人才专业素质,推进医疗卫生人才协调发展,凝聚乡村振兴人才力量,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重点领域专门人才队伍建设。
其中,将深入实施“教学质量年”,大力推进“新强师工程”,建立江门教育人才库,每年按照全市教师队伍总数的10%培养骨干教师,培养600名以上县级教学名师、100名以上市级卓越教师。
加强卫生健康人才梯队建设,加大专项公开招聘、全科医生培训和定向培养医学生力度,每年新增2000名医疗卫生人才。
实施乡村工匠侨都技艺传承计划,争取到“十四五”期末,农村人才总量达到20万人,创建省级高素质农民培育示范基地100个。
此外,江门将实施产业人才锻造计划,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综合竞争力,实施侨乡企业家国际化行动,培养一批通晓国际规则、善于处理涉外事务的企业家人才。锻造一批产业工程师和侨都工匠,实施产业工程师集聚计划,发布紧缺工程师人才目录和工程师地图,每年新增产业工程师2000人以上。
将实施科技人才提质计划
十条措施提出,江门将实施科技人才提质计划。将瞄准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精准发力,制定“院士牌”三年行动计划,对带产业项目落户江门的给予产业项目补贴。支持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在江门新设立研究院,给予启动资金补贴和运营补贴。
此外,江门将实施华侨华人人才汇聚计划。接下来,江门将深化江港澳人才合作,实施港澳青年就业创业计划和港澳籍高校毕业生引留行动,鼓励港澳高校组织学生到江门实习。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给予创业的港澳青年一定额度的创业担保贷款和部分贴息,对创业失败的给予限额补偿。同时加快建设江门(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