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对谈 | 功夫何以在西方成为中国文化的鲜明符号?
中新社北京4月13日电 题:对谈 | 功夫何以在西方成为中国文化的鲜明符号?
作者 赵旭
中国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不仅讲究刚柔并济,内外兼修,也蕴含着中华民族对生命和宇宙的参悟。在海外,人们将中国武术称为“功夫(Kongfu)”。
功夫何以在西方成为中国文化的鲜明符号?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武术学院国际武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武冬、意大利武术联合会负责人格诺菲·卢卡(Ghinolfi Luca)近日在中新社“东西问”专栏展开对谈,予以解读。
中新社记者:中国武术历史悠久,成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很多人因为爱上了中国功夫,进而爱上了中国。为什么中国武术在海外具有如此吸引力?你在其中做了哪些工作?
格诺菲·卢卡:中国武术在西方的广泛传播,要归功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流传的功夫电影,包括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一些电影演员,他们将中国武术带到了世界各地,使武术在西方找到了“土壤”。中国武术其深厚的文化价值令西方人着迷,它尊重人与自然,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可以让人在其中找到很多人生的答案。
我自幼从事各种体育运动,曾获意大利举重青年冠军,也研修柔道、空手道、印度武术等多种武技,因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我跟随中国老师学习了中国武术。1963年我在意大利创办了中国太极拳俱乐部,后来培养了许多运动员并代表意大利参加世界武术锦标赛,获得了很多好成绩。
格诺菲·卢卡和他的“徒弟们”合影。中新社发 受访者 供图武冬:中国功夫电影确实助推了中国武术走向世界,但中国武术之所以受欢迎源于其蕴含的深厚文化,中国武术让很多本来对中国陌生的人更加了解中国,喜欢上了中国文化。
我从6岁开始随家人习武,1988年考入北京体育大学,1992年毕业后留校教授中国武术,至今已30年。其间我做过多次中国武术世界巡回展及海外教学传播活动,在教学中,我也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创新,因为我想让每个学生通过学习都能“真的有收获”。如今我的学生遍布海内外,其中年龄最大的84岁,最小的6岁,他们都因为学习中国武术深深喜欢上了中国文化。
武冬教授中国武术。中新社发 受访者 供图中新社记者:在学习和教授中国武术的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格诺菲·卢卡:在研习武术的过程中,我发现它赋予了我更多生命的意义。中国武术崇尚天人合一,讲究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通过武术让我学会了更好地与这个世界相处。并且,它本身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健康价值。
与此同时,在教授别人的过程中,武术也让我间接影响和改变了他人的人生,我的很多学生都是如此。比如,其中一位就曾经这样对我表达,他说因为习武让自己学会了努力与尊重,培养了耐心和恒心,也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
武冬:我热爱武术、练武术、教武术,武术影响改变了我,因为武术我收获了很多友谊。我也通过自己的教学把健康和快乐带给了我的学生,让他们迷上了中国武术、喜欢上了中国文化,甚至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这是让我感到最欣慰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最大的梦想是能通过自己的教学真正使学生受益,让他们拥有强健的身体和睿智的思考能力。其实,如何把中国武术文化的精髓让跨国、跨文化背景的海外学生真正体验到,这是有挑战的。但当我经过努力,看到了他们有所收获,发生了改变,发自内心地认同中国文化时,我觉得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很多学生和我说,他们要把自己身心受益的中国武术推荐给身边的每位朋友。
2021年6月,太原理工大学来自莫桑比克的留学生马可表演中国武术。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中新社记者:中西方武术给你带来何种不同体会?在你看来,它们彼此间又存在怎样的一致性?
格诺菲·卢卡:武术的历史是复杂的,而且受地域、文化、习俗、传统、意识形态、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不同国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中西方武术因为其文化内涵不同,也表现出了不同的民族性格。但不论是中国武术还是西方武术,都能让习者获得对自己身体、能力的信心和对自己极限的认识。而且通过练武,还可以改变身体健康。因此,在我看来,中西方武术之间并无原则上的差异,都是追寻美好生活的方式。
武冬:中西方武术在强身健体层面异曲同工。但中国武术是集健身、防身、修身于一体,同时融汇了医理、哲理、拳理,是中国人整体思维的一种整体表达,也彰显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在西方,人们比较注重更高、更快、更强。而中国武术讲究你更高我更低,你更快我更慢,你更强我更柔,这也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比如,以中国武术中的太极拳为例,其不是一种对抗而是对话;不是如表象看到的慢,而是可以控制身心;也不仅仅是一种武术运动,而是认知自我的一种良好途径、认识世界的一种中国方式,是中国人对自然认知总结并传达给世界的一种文化精品,也是一个能用身体感悟中国文化的载体。
2021年2月,来自澳大利亚的斯蒂芬(左)在桂林一传统太极拳馆内学习太极拳法。中新社记者 俞靖 摄中新社记者:随着中西方武术的交流和传播,蕴含中华民族对生命和宇宙参悟的中国武术为东西方对话带来了哪些启发?
武冬:中国武术是东西方对话沟通的一个桥梁。在我看来,文化一定不是空话,也不是神话,它是实实在在的一个生活方式和样态,正如我所理解的中国武术文化,它一定得是看得见、摸得着、练得会、有效果的。
在武术教学中我一直提倡体感、体认、体悟,这也是我教学的“法宝”。首先体感,需要体会到武术动作具有的神奇力量;第二体认,当感觉到了力量的刚与柔,需要认识到其规律和原理;第三体悟,悟到在规律和原理背后中国人是如何思考的。让习者从健身的角度接触中国武术,因体验到了不一样的效果,然后认同中国的文化,变成了日常生活,变成了价值的认可,实现了“走出去”“走进来”的良性互动。我认为这才是文化交流和传播应该有的效果。
格诺菲·卢卡:我认为,中国武术不仅是一种运动方式,更可以让其习者真正地理解并且实现对和平、和谐的寻找,体会到人与社会、自然共生的快乐与美好。它正如中国古人老子《道德经》所描述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中新社记者:你如何理解中国武术应以“文明成果”意识在世界交流传播?
格诺菲·卢卡:如今,我已至耄耋之年,回忆我的人生经历我充满感恩。这几十年中,通过学习武术让我学习到了不同的文化,也接触了不同的宗教,我感恩自己如今拥有的一切,也很庆幸自己能有机遇学习中国的武术和文化。
中国武术背后蕴含了很多中国智慧和豁达的人生之道,正如我的老师经常对我提起的无门慧开禅师的那首“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我如今也经常把这种“观自在”的人生体悟传授给我的学生。
谈到中国武术的世界传播,我认为应该通过教育让更多年轻人习得,把武术背后的文化让更多人理解,这是很重要也很必要的。
俄罗斯青少年在北京学习中国武术。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武冬:中国文化是“和”的文化,正如中国武术文化的精髓不是攻击而是防守,中国武术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诠析缩影。我相信中国人对生命的理解和解读,未来会给人类新的思考,而且这思考不是强加,是分享。向世界分享以中国武术为代表的中国文化,让更多人因武术而健康快乐,同时了解中国文化、爱上中国文化、运用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真正为人类的福祉做出独特的贡献,并为其认识世界提供中国视角,中国思维、中国智慧,美美与共,世界大同。(完)
受访者简介:
武冬,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武术学院国际武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武术史研究,传统武术的哲学思想,太极拳的标准化,武术教学。
格诺菲·卢卡,意大利武术联合会负责人,长期致力于中国武术推广和研究工作,创办意大利太极拳俱乐部,连续12年获得意大利太极拳比赛团体冠军,培养运动员获得欧洲冠军,代表意大利参加世界武术锦标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