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百强房企年度总结:业绩同比跌四成,拿地金额“腰斩”

2023-01-11 07:38:58 来源:中房网

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持续,多数规模房企深陷负增长困局,销售业绩普遍下降态势明显。

克而瑞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12月房地产市场迎来小幅翘尾行情,重点30城新房供应、成交环比增幅分别为9%和18%。但从全年情况看,累计成交同比降幅多达39%,成交规模呈现高位回落。土地市场方面,2022年房企拿地金额出现大幅收缩,房企投资意愿降至谷底,2022年有近四成百强房企全年投资暂停。

百强房企业绩同比降幅超四成,千亿房企“缩编”


(相关资料图)

从房地产企业的营销情况看,2022年12月,TOP100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6775.1亿元,环比增长22.2%,同比降低30.8%。累计业绩来看,百强房企1-12月实现销售操盘金额64622.2亿元,同比降幅保持在41.6%的较高水平。

报告显示,2022年有近9成百强房企累计业绩同比下滑,累计业绩同比降幅大于50%的企业数量达到36家,另有32家百强房企累计业绩增速在-50%至-20%之间。

报告指出,也有部分企业表现出较强的抗周期韧性。一类是央国企,如华润、招商、建发、越秀、华发等,凭借自身优势,同时强化产品力和保交付,在本轮调整期中表现稳健。另一类是部分优质民营房企,如滨江、仁恒、瑞安等,基于自身资金面的安全、产品力在市场上的认可度较高,在众多规模房企中表现相对突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多数规模房企深陷负增长困局。从“千亿”房企数量来看,相比近几年显著减少。根据报告,2022年仅20家房企全口径规模超过千亿元,这也意味着“千亿”级房企营销业绩普遍呈下降态势。

拿地总金额同比“腰斩”,优质土储资源向头部房企集中

拿地方面,2022年房企拿地金额出现大幅收缩。根据报告,拿地金额TOP100房企全年拿地总金额约为1.65万亿元,同比惨遭“腰斩”。如果与五年内最高峰的2020年相比,下跌幅度更是高达63%。

同时,投资意愿也降至谷底。2022年百强房企拿地销售比仅有0.18,不仅降至2017年以来的最低点,且仅有2017年的1/3水平,与2021年相比也几乎腰斩,远低于过往0.3的习惯“红线”。

从集中度来看,强者恒强格局进一步加剧。报告显示,2022年百强房企新增货值中有51%集中于10强房企,超过一半,21%集中于11-20强房企,TOP20房企新增货值合计达到72%。

对此,克而瑞研究中心指出,由于房企普遍收缩了投资预算,导致对于总价、货值较高的核心一二线城市地块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仅剩龙头房企“手有余粮”,因此市场优质土储资源更加高度向头部房企集中。

此外,2022年有近四成百强房企全年投资暂停。从单月拿地金额来看,2022年销售50强房企拿地金额全年保持低位运行,月均拿地金额不足700亿,较2021年月均下降69%。虽然6月、7月、9月拿地金额超过千亿元水平,但此种情况与核心城市在此期间集中供地相关。

从不同类型的房企全年拿地表现来看,2022年投资金额TOP100的房企中,有43家是城投平台类公司,央企和地方国企分别有16家和19家,且各类房企表现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央企虽然数量少,但拿地金额超过了6000亿元。地方国企中,国贸、建发等企业投资相对积极;民企和城投的投资力度最弱,由于各地城投公司积极参加土拍并“托底”,因此TOP100中城投公司数量多,但拿地金额却只有3000亿元左右。

运营核心仍在营销,投资依然保持谨慎

整体而言,2022年末虽然相继推出发债、融资等政策,但对于房企投资运营并未产生绝对效果。

克而瑞研究中心认为,目前企业运营改善的核心还是在于销售端,只有耐心等待预期修复、需求端改善,市场筑底回升、销售回款得到保障,才能让企业真正走出困境。

从企业发展战略角度而言,出险房企仍应以保交付为主要目标,其他规模房企也需保证货量供应,积极营销、促进销售去化及现金回笼。同时,在行业调整期下,企业也更应该回归产品,加强产品力打造、持续关注产品升级迭代,在日趋加剧的行业竞争中强化发展优势。

克而瑞研究中心预计,在宏观经济环境发生明显扭转、销售回暖之前,房企的投资都将保持非常谨慎的态度。而对于头部央企、以及小部分优质民企来说,此刻也仍是获取优质地块、补仓核心城市和深耕城市的窗口期。

关键词: 百强房企年度总结业绩同比跌四成,拿地金额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