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世界观焦点:65岁海葬摆渡人,被海景房开发商举报,在家属倒骨灰的桌上吃饭,他的解释引人深思

2022-08-19 18:28:30 来源:砍柴书院

海风轻拂,一艘海葬船平静地停靠在蔚蓝的大海上。


【资料图】

一位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打破了大海的平静:“女儿啊,你怎么就这么丢下我了啊!”

母亲已经泣不成声,她双手捧着的骨灰盒里,女儿的骨灰,白得耀眼。

陈琦走过去,在母亲身边俯下身来,陈琦很久没有见过这么白的骨灰了。

据说,如果一个人生前长期服药,他的骨灰会呈现出灰色;

如果因为癌症死亡,那么骨灰会呈现出红色;

如果一个人中毒身亡,骨灰会是绿色……

骨灰白得耀眼,说明死的这个人身体健康,多半是横死。

陈琦后来才知道,那位母亲的女儿刚刚大学毕业,因为赶去参加同学的婚礼,半路出了车祸……

花季凋零,最让人心痛。

海葬船传来三声鸣笛,这是告诉母亲,抛洒骨灰的时间到了,该撒手了。

陈琦一边安慰着那位母亲,一边帮着她一起将手里的骨灰罐慢慢放入海里。看着女儿的骨灰渐渐沉入大海,母亲几近昏厥。

陈琦心里难受,眼泪也忍不住掉下来。

陈琦是这艘海葬船的船长,从事海葬事业已经25年,这样的生离死别,他经历了无数次,但每次还是忍不住伤怀。

陈琦说:“人这一生,生是苦的,死也是苦的。”

01

做海上送葬师,并不是陈琦的初衷。

陈琦出生在大连的海边,从小他就对大海情有独钟,和别人介绍自己的家,陈琦总会昂着头骄傲地说:我家后院就是大海。

年轻的时候,陈琦在一家国企上过班,但是因为对大海有太多的情愫,80年代我国旅游业开始兴起,看到很多人到大连旅游,陈琦便果断辞职,买了一艘游艇,整天在大海上带着游客海钓或是观光。

一开始陈琦的生意还可以,天南海北的游客来到陈琦的船上,谈笑间陈琦已经带着他们领略了大海的无限风光。

有兴致的游客在船头抛下钓竿,收获几尾自己钓到的海鱼,那种满足,让人见了心生喜悦。

既能与海为伴,还能在结交到各行各业朋友的同时挣到丰厚的收入,这让陈琦开心不已。

但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海游行业,随着海面上停靠的观光游艇越来越多,陈琦的收入变得越来越少。

正在陈琦为生计苦恼的时候,一位民政局的朋友找到了陈琦,希望他能承接一场海上葬礼。

那是1997年,那时候地方政府开始提倡海葬,由于政府要为参加海葬的家属发放住宿费、交通费和补助金等,一场海葬下来,死者家属自己花不了什么钱。

虽然有少许愿意海葬的家属,但民政部门却找不到愿意承接海葬的船只,因为大家都觉得太晦气。

可陈琦觉得无所谓,送死者一程,这件事还是有意义的。

所以朋友找到陈琦的时候,陈琦并没有考虑太多,就当是帮朋友忙了,可没想到,上了海葬的“贼船”,就不好下来了。

虽然陈琦接到的第一批海葬家属只有几个人,但消息还是很快就传开了,人们都说陈琦的船运过骨灰,不吉利。

熟人都躲着陈琦走,当有不明真相的游客来找陈琦时,也总会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游客们打听到真相,转身也走了。

没有办法,陈琦只有继续做海葬业务。

但陈琦之前停靠的码头,不让他再停在那里了,因为大家都很忌讳。

不得已,陈琦悄悄地停靠到其他码头,但不久又会被驱赶,陈琦只好辗转多个码头。

好在,后来民政部门修建了一个专门的海葬码头,陈琦才安定下来。

02

陈琦永远也忘不了第一次带着死者家属出海。

那时候陈琦什么也不懂,他只是将那些抱着骨灰的家属拉到远离大陆的海上,随便找了个地方停下来,就让家属们抛洒骨灰。

有的家属手里拿着不可降解的骨灰罐,直接丢入了大海里;有的家属一边哭着,一边将家人的骨灰拿出来,一把把抛向大海。

海上的风很大,撒出去的骨灰随着风势飘回船上,搞得整个游艇被骨灰覆盖,乌烟瘴气,甚至有些骨灰直接飞到了家属的脸上、身上,搞得大家狼狈不堪。

有人走过来对着陈琦大骂,说他不尊重死者,让死者无法安息。

陈琦也很委屈,他也是被迫营业,并不是专业的海葬师,但陈琦很理解家属的心情,人死为大,尊重是最基本的。

后来陈琦就慢慢完善了海葬的仪式和流程。

之后,民政部门还为陈琦配备了专门的海葬船,海葬船不仅宽敞,还有专门供死者家属摆放骨灰罐、鲜花和祭品的大桌子。

刚开始承接海葬业务的时候,陈琦不敢跟家里人说,怕他们反对,后来家人也渐渐知道了他在做海葬。

陈琦原本以为妻子知道后会不同意,但他没想到,妻子什么也没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海葬,陈琦变得越来越忙了,当陈琦忙不过来的时候,妻子也会上船帮着料理一些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船上需要的人也越来越多,后来陈琦的儿子也上船帮忙了,如今陈琦还雇了二十多个船员。

03

晨光熹微,陈琦凌晨就起床,来到海葬船上。

每次完成一场葬礼后,陈琦会将船上悬挂的黑色布帘卷起来,将海葬船伪装成普通船只,这样附近的人看到后,心里就没那么膈应了。

陈琦一到船上,首先要做的就是将黑色帘布再次挂起来,迎接自己作为海葬师的使命。

伴随着家属的到来,新的生死故事又将上演……

一次,一位年轻女子为了完成丈夫海葬的愿望,带着丈夫的骨灰登上了海葬船,却被闻讯赶来的亲友拦了下来。

亲友们希望女子的丈夫能“入土为安”,他们觉得女子将丈夫海葬是为了拿民政部门的补贴。

女子决意完成丈夫的遗愿,她抱着丈夫的骨灰和丈夫的亲友们大打出手。

陈琦想上前劝阻,“入土为安”是安,“入海为安”也是安,何必闹得生死都不安宁?

但陈琦最终没有去,逝者已逝,亲人各有悲伤,生死的事是没有道理好讲的,也许打一架,哭一场,也就好了。

陈琦见过最小的一位海葬者,仅仅19个月大。

有些地方有个风俗,如果晚辈死在长辈的前面,是不能进祖坟的,所以孩子的父母选择了海葬。

陈琦至今依然记得,那个孩子的骨灰,那么少,那么白,少得可怜,白得晃目。

整个海葬过程,孩子的父亲全程无言,眼神呆滞木讷,似乎灵魂早已经跟着孩子走了。陈琦很担忧,这种时候,往往大哭一场好过心有郁结。

后来陈琦才知道,孩子是因为父亲一时大意,自己从阳台上掉下去,当场失去了生命。

陈琦无力地看着那位父亲,如果他不能得到家人的谅解,不能自我原谅,恐怕这位父亲今后的日子会永远坠入黑暗里了。

陈琦像一位摆渡人,可以将死者送到灵魂彼岸,却无法替生者了却这一生的悲苦。

曾有一位女孩为父亲举行的葬礼让陈琦印象深刻,那是一场有许多亲友参加的单人海葬。

女孩的父亲对大海情有独钟,他主动要求自己死后要女儿将自己的骨灰洒向大海。

女孩提前为父亲的葬礼做了很多准备。

她用影像记录了父亲生前的种种,从父亲出生、参军、工作……直到父亲身患癌症去世。

女孩将影像做成了碟片,在葬礼现场播放,父亲在影像里和所有人一一道别。

葬礼过后,女孩将制作好的碟片一张张拿出来,每个人都送了一张,以这样的形式,女孩让父亲永远留在了亲友的心里。

陈琦说:“其实生命终结并不是真正的死亡,真正的死亡是没有人再记得你来过这个世界。”

04

做海葬师25年,随着更多的人对海葬的了解和认可,陈琦每天都会接待来自不同地方的人。

家属们捧着亲人的骨灰,有的哀伤垂泪,迟迟不忍撒手;有的却急不可耐,速速丢下骨灰了事;有人望海惆怅,有人转身离去;有人年年回来祭拜,也有人从此消失在人海……

生离死别见得多了,陈琦对人生也看得很开。

陈琦和船员们每天吃饭的地方,就是安放骨灰罐的祭台。

他们一点也不忌讳,不觉得有什么不好。

并不是所有人,像陈琦他们这样,生死不计。有许多人认为,陈琦他们不吉利,不干净。

就在两年前,陈琦被码头旁边海景楼盘的开发商举报了。

原因是,这位开发商在码头周围拿了一片地,做海景房。

但开盘后,房子卖得不好。开发商认为,是陈琦在这里做海葬,坏了他的风水。

开发商打了市长热线,要求驱逐陈琦,不让他在这里做海葬。

幸好陈琦拿出了合同,显示他是2012年来到这里,而开发商是2012年以后才拿的土地。

最后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记者问陈琦,会觉得委屈吗?

陈琦笑笑说,习惯了。

陈琦说:“以后我死了,也要海葬,现在我每天吃海鲜,死了以后就是海鲜吃我。”

现在陈琦的海葬船不仅仅做海葬,还会承接一批批“放生”的客户。

一般情况下,陈琦上午接待海葬的家属,下午接待“放生”的客人。

这一死一生之间,构成了陈琦的日常。

“放生”是佛教的一种仪式。

参加海上放生仪式的人们会从市场上买来鱼,将它们放入大海,

陈琦发现,往往来参加海上放生仪式的都是一些有钱人,他们开着宝马、

奔驰等豪车,拉着一小车一小车的鱼,要来为鱼儿寻找“生路”。

和参加海葬的人不同,海葬的人有很多是因为家里穷,买不起价格高昂的墓地,不得已才选择海葬。

可是“放生”的客人不同,他们个个腰缠万贯、穿金戴银,陈琦站在他们中间,会经常听见他们抱怨:“这个船太小了,以后我自己买个船来放生。”

来“放生”的人会让他们的司机或是助手将鱼从岸上搬到船上,然后他们自己亲自“放生”。

但是细心的陈琦发现,那些鱼中,有很多因为缺氧,早就已经死了,还有很多是淡水鱼,放到海里,多半是活不了的。

这不是给鱼寻找“生路”,反而是寻找“死路”来了。

相比于来“放生”的客人,陈琦更喜欢来参加海葬的家属,因为海葬的家属更真实。

虽然每次陈琦都会接收到来自海葬家属们的情绪垃圾,但陈琦觉得,这就是人生,谁的生活是事事如意的呢?

其实,海葬并不是最近一二十年才兴起的,海葬的历史很久,很远……

05

海葬有史可查的历史可以溯源到北欧海盗。

那时候海盗们整日活动在海上,同伴死后,其他海盗便将他们的尸体放在简易的小船上,随水飘走。

其实在我国,沿海地区的居民有很多还是选择海葬的,因为他们生的时候整日与大海为伴,死后也愿意魂归海里。

而陈琦主持的海葬,有着更为庄重规范的流程。

当海葬船离开码头启航时,三声船笛响起,这是告诉死者和家属,开船了。

在行驶过程中,陈琦会将船开得尽可能平稳,让死者平平顺顺上路,让生者心里得到安慰。

这时,陈琦的妻子会作为司仪,主持海葬仪式。

在船舱里,逝者的名字早就被写在横板上,所有人起立默哀,家属落座后,陈琦的妻子开始念悼词:“如果有来世,我们还是亲人,还是朋友,我们还是您的儿女,我们还是一家人……”

尽管悼词已经被陈琦的妻子念过无数遍,但每次,面对不同的人,陈琦的妻子还是无限伤感,而台下的家属早已泣不成声。

追悼会后,船员们会引导家属来到船头的大桌子旁,将逝者的骨灰放入专门的骨灰罐中。

这种骨灰罐是白色的,用海泥和陶土烧制,放入海中三天左右就会降解,不会造成海水污染。

船员们戴着白色手套,帮着家属们装骨灰,骨灰装好后,船员们会拿来事先准备好的菊花和向日葵,帮着家属一起插在骨灰罐上。

菊花寄托哀思,向日葵祝愿死者来日向阳而生,永远幸福快乐。

等海葬船到达足球场大小的指定区域时,船会再次响起三声鸣笛,这是告诉人们,目的地到了。

随着悠长的鸣笛结束,家属们在船员的帮助下,将系着绳子的骨灰罐慢慢放入海中,再撒下事先准备好的千纸鹤和花瓣。

船员们抛洒出食物,引来众多海鸥在海葬船周围盘旋翱翔……

骨灰罐在花瓣和千纸鹤的陪伴下,随着声声海鸥鸣叫和家属们幽幽的哭泣声,慢慢地沉入大海中……

当这一切结束,海葬船会绕着海葬区域环行一周,之后才缓缓驶离。

陈琦说:“人的生命最初起源于大海,如今再次归入大海,也算得上是真正的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了。”

06

陈琦从40岁开始做海葬师,如今已经65岁了,虽然早已两鬓斑白,但对每一场海葬,他依然丝毫都不马虎。

陈琦每年大约会举行400多场海葬仪式,将8000多死者摆渡到指定区域,让他们入海为安。

当然,也有无数或死或生的鱼,从陈琦的船上汇入大海。

一波又一波的生死相送,陈琦早已看透了生离死别,也看惯了人间疾苦,陈琦说:“人性最善的一面和最丑陋的一面,都在这一艘船上。”

你看,那大海多么广袤无垠,海水被阳光蒸发到空气中,变成雨滴四散飘落,这世界上的每一滴水里都有了亲人的影子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逝去的生命,通过另一种形式,永远留在我们身边了。

参考资料:

新京报 《归于自然的生态葬 请把我葬在这棵树下、这片海里》

微纪录片 《不一样的人生》

关键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