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随着主要大宗商品12月30日以小幅上涨结束2022年的交易,全年国际大宗商品综合价格表现定格。不过相对市场表现,投资者对2022年的市场波动印象更为深刻,国际国内大宗商品的市场波幅都远超涨跌幅。市场机构普遍预计,面对地缘政治冲突持续、极端天气频发以及供应端政策和疫情等冲击,2023年大宗商品市场仍面临不确定性。
新能源材料领涨市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国际国内大宗商品大多以上涨收官,国际市场跟踪一揽子大宗商品价格表现的CRB指数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5%,全年则上涨了19.5%。
“对于大宗商品市场,2022年无疑是新冠疫情三年来最为惊心动魄的一年,但也是不少大宗商品积累较大涨幅的一年。”在商品市场投资者罗新看来,全年投资者不断在见证历史,也不断经受市场冲击,既有俄乌冲突带来的深远地缘政治影响,也有欧美超常规预期加息可能带来的衰退等系列“颠簸”。
数据显示,主要大宗商品中,涨幅居前的均为新能源原材料,尤其是大多未上市期货等相关市场交易的现货品种。来自生意社的监测显示,到30日,氢氧化锂的基准价为每吨55.33万元,相比年初的21.66万元上涨超过150%,与此同时,电池级碳酸锂的报价同期涨幅则超过80%。
“从氢氧化锂来看,全年市场涨多跌少。”生意社分析,特别是年初市场涨幅巨大,到3月底,市场报价就升至每吨47万元上方,涨幅即超过了120%,而在4月、5月小幅下跌后,年底10月和11月继续上涨,进入12月后虽有所走弱,但全年翻倍上涨的格局不改。
事实上,作为期货上市品种的镍也一度受新能源概念的带动,成为商品期货市场全年涨幅最大的品种。“镍过去主要用于生产不锈钢,但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镍被认为是锂电池的主要上游原材料,加上俄乌冲突的冲击,让市场预期未来镍的供需形势或持续受影响。”专注镍市场研究的金属分析师李烁表示。
图为2022年国内商品期货市场表现(数据来源:新华财经)
农产品大幅波动引担忧
受俄乌冲突、欧美持续加息金融资本撤离等因素影响,2022年主要农产品市场亦受波及,尤其是俄乌冲突带来的出口减少预期,以及部分出口国接连不断限制出口等措施,使大宗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包括棕榈油、小麦、菜粕等品种表现明显。
国际市场上,由于俄罗斯、乌克兰是粮食和食用油及化肥的主要出口国,其约占全球小麦贸易的四分之一,玉米销售的五分之一、葵花籽出口的80%,此前在俄乌冲突导致粮食外运港口封闭及农作物种植受阻后,国际小麦价格一度飙升,并在印度宣布禁止小麦出口后进一步上涨,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价格一度创下历史新高,而随着俄乌粮食外运的“黑海协议”实施,以及部分地区农产品丰收,国际粮食价格持续回调,到目前基本回到一年前水平。
在国内市场,包括菜粕、棕榈油等大宗农产品也受影响,其中棕榈油期货价格年初一度从每吨8500元飙升至1.2万元上方,年中在横盘后一度大幅回调,跌至每吨7000元附近,年底尽管价格有所修复,但全年市场的波动幅度接近70%,虽低于国际小麦价格同期波动幅度的84%,但远高于同期1.56%的跌幅。“尤其在年中,由于印尼政府在5月份宣布禁止本国棕榈油出口,但在6月份又恢复了出口,库存和市场预期的变化带动价格巨幅震荡。”期货分析师李颖表示。
申万宏源证券等机构的研究认为,俄乌冲突对农产品的影响较多元,也较深远,一是耕地被毁使农产品播种及出口受阻;二是俄罗斯等化肥出口受波及也在拉高农产品的种植成本;三是俄罗斯石油出口受阻带动石油价格的上涨,一方面提高农产品的运输成本,另一方面生物燃料需求增长也使农产品供需格局更紧张。不少机构预期,后期全球农产品市场有望逐步回归传统的供需基本面主导,但市场价格的变动并不稳定。
市场分化持续,能否回归基本面成市场关注焦点
由于疫情导致的供应链混乱、加上俄乌冲突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已连续两年大涨,2021年国际市场一度涨幅接近40%,到目前,CRB指数在创历史新高后虽有所回调,但仍处于高位。“目前市场机构的分歧仍明显,主要是市场不确定性因素仍较多。”对此,罗新认为。
包括高盛等国际投行仍看好2023年大宗商品的表现。在这些机构看来,大宗商品的供应紧张形势仍未发生质的变化,尤其是此前上游的资本支出持续不足,未来市场供应增长的空间依然较小,而随着亚洲经济的复苏、欧美经济体加息放缓,主要大宗商品的需求前景持续向好。
对于2023年,建信期货等机构的分析也认为,2023年全球经济衰退格局将更加明朗,在全球经济衰退引发的衰退担忧和欧美央行集体紧缩导致的流动性折价两个利空因素抑制下,国际商品价格总体上或承压下行,但随着美国经济“软着陆”以及中国经济增长,2023年下半年商品价格或也将触底回升。
在不少机构看来,随着疫情冲击、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减缓,总体上大宗商品市场或会逐渐回归基本面主导。“当然在一些需求趋势明显的品种中,市场的确定性也会较强。”期货分析师吴军认为,比如新能源相关的金属材料,随着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加快,驱动经济绿色转型的铜、镍、锂等原材料无疑会继续受市场青睐。
但随着供应的增长,部分大宗商品或会有所回调。以煤炭为例,中信证券的分析预计,得益于澳大利亚、印尼以及美国等煤炭出口大国的产量和出口量增加,2023年全球煤炭供应或会转向过剩,在供需略转宽松的环境下,国际煤价很可能会有所回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