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以来,国内小麦市场延续上涨势头。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研究预测部部长申洪源等受访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多项监测数据利好未来市场供应,11月中下旬小麦价格有所调整,但当前小麦市场环境整体偏紧,需求支撑较强,基于对年末国内市场供需状况分析,预计元旦前小麦价格走势偏强。
小麦价格止跌回涨市场需求旺盛
(资料图)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统计数据显示,11月以来,国内小麦价格继续上涨,月中时市场主流收购价格达到3260-3340元/吨,较上月末上涨了60-120元。随着企业采购到货率提升、贸易供应量增加,小麦行情在11月中下旬短期调整,多地市场在一周左右时间出现了40-80元/吨不等的降幅,但很快止跌回涨。截至11月底,主产区小麦价格基本回补了前期跌幅,市场主流价格回升至3240-3320元/吨。
申洪源表示,国内小麦主产区的市场行情还是处于“上行通道”之中,中下旬短期调整可被视为企业对前期价格持续上涨的一种“再适应”。当“再适应”阶段过后,小麦价格还会回到原有轨道当中。
原粮价格高位运行导致企业成本居高不下,制粉企业继续上调面粉售价。记者走访市场了解到,截至11月底,主产区30粉出厂价格多在3680-3840元/吨,月环比上涨20-60元,其他品类面粉也有不等调整。
作为主要的饲用原料,次粉和麸皮出厂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上调。受访粉企负责人表示,和面粉不同的是,次粉和麸皮价格调整主要是由市场需求较旺盛所致。截至11月底,次粉价格在2880-3000元/吨,麸皮主流出厂价格在2580-2680元/吨,相比上月同期有100-160元不等的涨幅。
申洪源指出,从11月市场加工状况来看,受多地疫情散发影响,企业平均开机率有所下降,这是导致加工副产品价格稳步攀升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由于面粉消费暗淡、饲用需求提升,较多制粉企业通过调整粉路和加工工艺来改善麸皮和次粉品质,以获取更好的收益。
多项监测数据利好未来市场供应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11月2日发布的《2022年13省份新收获小麦质量监测报告》显示,该局近期对13个主产省开展了新收获小麦质量安全监测工作,采集检验小麦质量样品14032份,共涉及149个地市888个县(区),获得检验数据超过21万个。监测结果显示,13省份2022年新收获小麦中等(三等)以上比例为96.2%,一等比例达到63.1%。
截至11月底,全国冬小麦播种基本结束。中央气象台消息显示,目前国内冬小麦产区大部分小麦生长进入分蘖至三叶期。受访种粮大户及农业部门负责人表示,由于今年小麦行情较好,且播种期条件适宜,冬小麦播种面积较去年稳中有增,出苗情况普遍较好,为冬小麦安全越冬、来年产量形成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国家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0月我国小麦进口123.76万吨,环比增加87.4万吨,同比增加75.76万吨;1至10月累计进口小麦784万吨,同比减少24万吨,但依旧是进口较多的年份之一。从进口小麦的品种来看,主要以饲用级小麦为主。
另据了解,11月新疆共投放5次临储小麦,累计投放20万吨,全部成交。月内每周平均投放量4万吨,周均成交均价2875.27元/吨,较上月增加33.13元。申洪源表示,这说明小麦市场的基层需求依旧保持较为旺盛态势。
元旦前小麦行情依旧保持强势
受访业内人士表示,基于对年末国内小麦市场的供需状况分析,预计12月小麦行情将依旧保持较好的运行势头,或将进入3300-3400元/吨区间运行,不排除个别地区的市场价格会再创新高。
申洪源认为,今年供应环境和往年不同、各类型消费逐渐走出低谷是当前小麦价格走强的两大重要支撑。
供应环境方面,往年用粮企业大多可以根据企业所在地周边的贸易商手中存货状况、持续投放的国家临储小麦交易情况等,结合自有库存,合理安排购销计划。而今年截至目前,贸易商手中存粮明显减少、农户手中余粮也降至常年较低水平、托市小麦投放暂无信息,市场供应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用粮企业只能在最大限度维持自有库存水平的同时,在加工消费时更多依靠实时的市场采购。
消费端方面,一是各地更实更细的疫情防控措施或让终端消费逐步解困,多方预计12月社会消费状况将显著好于11月。二是玉米和小麦之间价差不断缩小,11月底华北地区玉米价格涨至3040元/吨之上,和小麦间价差至200元/吨左右,部分规模型饲料养殖企业已经可以使用小麦替代玉米。三是次粉和麸皮价格上涨有效改善制粉企业营收,进而加大了小麦的加工使用。
中华粮网分析认为,12月下旬进入春节备货阶段,将进一步带动面粉消费。同时,肉、蛋、鱼、奶类等消费也将进入旺季,饲料需求将保持稳中偏强,有利于麸皮等副产品价格高位趋稳。制粉企业盈利空间将有所放大,需把握好补库节奏。
关键词: 专家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