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促进消费的政策举措,助力稳定经济基本盘和保障改善民生;确定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措施,引导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会议决定,针对当前形势变化,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率,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多位专家认为,从历史经验来看,降准预计最快于本周五落地。
降准利于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当前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和总需求不足情况下,采取适时降准的措施,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主体信心,改善和扩大总需求,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创造积极条件。
3月社融数据日前公布,在经历了2月的低谷后,3月新增信贷和新增社融超预期,但结构仍未优化,居民贷款和企业中长期贷款仍旧疲弱。同时,3月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双双跌破“荣枯线”。
“3月以来国内外环境复杂程度超出预期,部分行业、企业仍面临不少困难,内需复苏基础不够稳固;同时,国内物价也显示内需偏弱,托底政策更积极有为,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光大银行金融分析师周茂华表示。
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表示,近年来,降准已变成常规操作,其主要目的就是补充流动性,但也能实现逆周期调节的功能:一是配合财政政策,服务于专项债的加快发行;二是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引导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三是推动银行增加资金投放,推动信用扩张。
“降准还可以优化银行体系资金的期限结构,释放长期流动性、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有助于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持续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温彬表示。
不排除降准引导LPR下行的可能
多位专家认为,从历史经验来看,国常会提及降准预示近期央行会有降准等政策工具出台。最快预计于本周五落地。4月15日,央行将 进 行 本 月 的 中 期 借 贷 便 利(MLF)续作,届时中标利率是否调整将揭晓。
“释放的资金一部分用于置换MLF,另一部分用于提供长期稳定资金。由于降准可以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不排除此次降准引导LPR下行的可能。”王静文预计。
同时,降息的可能性也不能被排除。“从近两个月金融数据及目前面临的复杂环境看,央行不排除进一步出台降息的可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受困企业,尤其是小微、三农企业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稳定市场信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周茂华表示。
“但整体上,货币政策预调微调,不改变稳健基调,也就是在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平稳增长的同时,更注重信贷结构优化,为企业纾困,尤其是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绿色发展、制造业等重点新兴领域的支持。”周茂华补充说。
王静文认为,去年12月15日全面降准之后,LPR报价顺势下调了5个基点。由于国常会要求“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此次可能如法炮制。
货币政策的优先目标是助力稳增长
证券时报发表文章认为,从政策腾挪空间看,降准降息的空间依然充足。尽管近日中美利差快速收窄,10年期中美国债收益率时隔12年首次“倒挂”,一些观点认为这会掣肘货币政策总量宽松。但需要强调的是,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货币政策会坚持“以我为主”的对内优先原则。相比于担心因中美利差收窄导致跨境资本流出加剧,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优先目标是助力国内经济稳增长。更何况,10年期中美国债收益率“倒挂”的风险有被夸大之嫌,考虑到通胀因素后,当前中美实际利差仍为正,加之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加,汇率双向波动就可发挥吸收内外部冲击的减震器作用。只关注中美利差担心跨境资本流动,而忽略国内经济稳增长的迫切需要,是对政策预判的舍本逐末。
4月15日将是央行例行操作中期借贷便利(MLF)的时点,也将给政策利率降息带来想象空间。下调MLF利率可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并通过“MLF利率-LPR利率-贷款利率”的传导路径惠及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减轻企业和居民偿债负担。
不过,货币政策不是万能的,当前稳定经济增长,稳定市场预期,还要着眼于加强实体经济自身“造血”功能。畅通供应链、产业链,让企业有订单,让居民有收入,只有这样才能改善实体经济自身的现金流,预期的转好才能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