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金融街e观察】安永:未来赴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将会越来越多

2022-04-07 18:02:18 来源:新华财经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7日发布《TMT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热行动与冷思考》行业报告。报告通过探讨中概股回归现状、回归背后的驱动因素以及2022年3月份中概股遭遇波动后的未来趋势,指出未来赴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有望越来越多。

多因素推动TMT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

报告显示,2018年港交所修改上市制度以来,已有11只TMT行业中概股保留美股上市地位同时通过在港股二次上市方式实现回归。其中,2019年1只、2020年5只、2021年以及2022年至今已有5只,中概股回归节奏加速。

安永大中华区科技、媒体与电信行业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张伟雄认为,近年来国外资本市场不确定性增大,美国监管趋于严格,同时香港投融资环境持续优化,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放宽了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条件,这些因素共同催化了中概股的回归浪潮。对TMT企业而言,其应用场景根植国内,国内持续向好的政策环境和资本市场对TMT高科技企业的价值认同也是TMT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重要驱动力。

与此同时,税收政策助力中概股回港上市后持续享受税收协定“安全港”待遇。安永大中华区科技、媒体与电信行业税务服务主管合伙人魏伟邦表示,TMT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可以保留现有美股上市的海外架构,企业不需要进行架构重组,也不会产生重组相关的税费,企业可以在不“伤筋动骨”的情况下完成资金募集。此外,在境内企业的直接母公司是香港公司的情况下,海外公司在香港上市更有利于直接母公司依据税收协定“安全港”的规则适用内地与香港税收安排的优惠待遇。

二次上市对TMT中概股的股价与市值的影响不大

“在保留美股上市地位的同时在港股二次上市成为TMT中概股回归的主流。这些TMT中概股以行业巨头为主,市值排名靠前且海外上市时间相对较长。并且,市场对于TMT中概股二次上市也给予了正向反馈。”安永华南区科技、媒体与电信行业审计服务主管合伙人曾文元说。

报告显示,已回归港股的11家TMT企业市值均在30亿港元以上,美股上市时间大于3年。其中,10家TMT公司美股上市时间大于5年。从上市前募集资金情况看,二次上市共为11家企业新募集资金2200亿港元。除2只股票外,它们在香港二次上市当日开盘价均高于发行价。平均来看,收盘价与开盘价基本持平。

报告认为,二次上市对TMT中概股的股价与市值的影响不大。“除去市场环境导致的全盘下跌因素,2021年中概股二次上市后市值的重估并不十分明显。一方面,当前仍处于中概股二次上市的初期,更多的是原有的投资者拥有了更多交易地选择;另一方面,美股和港股完全可兑换,以及港元挂钩美元,也使股价表现很难因为在香港二次上市就出现大幅重估。”曾文元说。

报告指出,与2021年高位相比,11家TMT中概股公司的市值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市值跌幅较小的6家公司2020年的营业收入平均值是跌幅较大的5家公司的20余倍,而净利润平均值相差超过300倍。

安永大中华区审计服务合伙人、华北区高科技上市主管合伙人李康表示,在整体市场波动的背景下,具备稳健基本面的公司市值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可见价值经营、规模化发展是抵御市场风险的重要手段。企业利用二次上市的契机“破圈”,有望拉动新的增长。

中概股回归浪潮将至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回归或者直接IPO,香港市场的资金会被分散,中概股企业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竞争环境。

张伟雄认为,二次上市也是二次机遇,企业需从业务出发打动更多投资人。企业在谋划回归的过程中,重中之重是进一步明确未来的战略方向和业务布局。同时,应把握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机会,加强技术创新投入,练好内功,这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对于企业来讲,A股也在积极吸引中概股回归,为企业创造更好的融资环境。尤其是科创板先行先试注册制,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因此回归A股也是潜在选择。另外,回归港股和科创板均需满足一定的要求,继续留在美股上市也是小市值中概股的一种选择。”张伟雄说。

报告认为,在多因素的共同推动下,中概股回归浪潮将至。李康表示,可以预见,更多的TMT中概股将重新审视港股市场,考虑到对冲美股市场中的不确定风险、进一步多元化股东结构、保持稳定的市值等因素,未来赴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将会越来越多。同时,随着国内政策、制度不断完善,市场环境逐渐改善,包括上交所科创板、深交所创业板以及北交所在内的A股市场对部分在美中概股的吸引力也将进一步增加。

关键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