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银行理财市场逐渐呈现出理财公司为主、银行机构为辅的格局,理财公司也受到更多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30日,已有9家银行理财公司披露业绩,总体来看,净利润普遍实现较快增长。
另一方面,随着理财产品“破净”数量增加,理财公司也在面临挑战。对此,理财公司近日纷纷“发声”,解释净值波动原因,表示应理性看待短期波动。同时,部分理财公司开启“自购模式”,以自有资金申购旗下管理的理财产品。在分析人士看来,理财公司回购行为有助于稳定理财投资者的信心和预期,后续或有其它理财公司跟进。
理财公司晒“成绩单成绩单””
截至3月30日,中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交银理财、信银理财、平安理财、光大理财、青银理财等9家银行理财公司经营业绩已随母行年报披露。
总体来看,招银理财依然领先,截至2021年末,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为2.7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47%。实现营业净收入52.03亿元,实现净利润32.0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7.9%、30.6%。
国有行中,中银理财2021年实现净利润26.09亿元,受托管理规模突破1.71万亿元;建信理财2021年实现净利润20.62亿元,理财产品规模2.19万亿元;而交银理财2021年实现净利润11.55亿元,同比增长73.61%,理财产品规模较上年末增长129.43%至1.22万亿元。
股份行中,除招银理财外,兴银理财紧随其后,2021年净利润28.06亿元,同比增长108.62%。而信银理财、光大理财2021年分别实现净利润18.06亿元、15.86亿元,同比增长204%、181.21%。
此外,平安理财、青银理财也均实现盈利。其中,平安理财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6.47亿元,净利润16.16亿元;青银理财实现营收6.16亿元,净利润4.08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开业较晚、基数低,是部分理财公司利润激增的主要原因。其中,信银理财、平安理财、青银理财均在2020年7月后开业,2021年是其首个完整经营年度。与此同时,理财公司理财产品管理规模攀升,或由于承接了大量母行迁移的理财产品。
机构开启“自购模式自购模式””
今年以来,国内债市、股市双双回调,净值化转型后的银行理财产品净值也出现明显回撤,截止3月,银行理财产品净值低于“1”,即“破净”数量增加,引发市场关注。
对此,多家银行理财公司近日致信投资者,解释净值波动原因,同时传递对理财市场的长期信心,表示应理性看待短期波动。如建信理财表示,在权益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以固收投资为主的银行理财产品坚持稳健策略,追求回撤控制,体现出较好的韧性。恐慌情绪下资产价格往往会超跌,但并不改变优质企业的发展趋势,未来的投资策略仍将以固收为主,多元、分散配置。
与此同时,经历市场大幅震荡后,银行理财迎来“自购潮”。光大理财、南银理财、中邮理财陆续发布自购公告,以自有资金申购旗下管理的理财产品。
其中,光大理财将以自有资金不超过2亿元投资本公司发行的阳光红股票型和阳光橙混合型理财产品;而中邮理财已将自有资金约6.5 亿元申购旗下管理的理财产品,并计划择机申购旗下管理的混合类(财富鑫鑫向荣、鸿元系列)及固收+(鸿锦系列)理财产品;此外,南银理财已投入公司自有资金约5亿元用于认购/申购旗下理财产品。
理财公司表示,增持计划主要是基于对我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同时继续为广大投资者创造可持续的价值回报。在分析人士看来,理财公司回购行为有助于稳定理财投资者的信心和预期,保持理财市场良好发展态势,后续或有其它理财公司跟进。
进一步提升净值管理能力
虽然因资产价格波动引发的理财产品净值阶段性回撤不可避免,但分析人士认为,在这过程中,银行理财面临回撤的控制和选择。
“整改过渡之前,银行理财产品不需要直接面对市场波动带来的压力,整改过渡之后,各类资产的价格波动都会体现在净值上,净值管理能力面临检验。” 华宝证券报告指出,一方面,理财产品风险偏低,对净值回撤较为敏感;另一方面,银行理财应对净值波动下客户的大幅赎回经验还不足,导致其行为一定程度加剧了市场的波动。
华宝证券报告认为,下一步,银行理财产品需要进一步提升净值管理能力,避免资产或策略的过度聚集、提升宏观与资产研判能力、建立预警和调仓机制、提升策略的精细化程度,以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本报记者 吉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