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腰斩再腰斩的中概股刚刚缓过一口气,现在正在积极自救。
本周二,阿里巴巴宣布进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股票回购,回购规模从150亿美元增至250亿美元,最高回购规模相当于近十分之一市值。受该利好刺激,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盘中一度大涨超过12%,市值接近2.4万亿港元,一天新增近2500亿港元的市值,折合310亿美元。一天的市值增长就超过了回购金额上限,可谓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很多中概股回归就是从回购和私有化退市开始的,阿里巴巴会不会也走这条路还不得而知,但一大手笔回购股价就往上涨,这已经成为海外资本市场屡见不鲜的案例。
无独有偶,A股也有很多上市公司在积极回购。3月10日,美的集团就抛出了一份最高50亿元的回购计划。令人意外的是,这份回购计划并没有刺激股价,截止周二,美的集团的股价比3月10日还低5%左右。要知道,这是美的集团第七次宣布回购,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美的集团累计回购金额达136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但这一年美的集团的股价却下跌了25%,让人唏嘘不已。实际上,很多宣布回购的A股公司股价并没有受到提振,市场对于这种维护股价的行为实际上是不接受的。
为什么呢?一般来说,海外资本市场的股份回购,要么是为私有化退市铺平道路,要么是注销股本提高剩余股本的含金量。阿里巴巴此前的回购都是注销股份,此次回购有可能也是注销。因此,海外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回购是比较欢迎的,一般大比例回购的公司股价都会有不错的表现。不仅仅是海外市场,就连国内B股市场的回购也比较受欢迎。飞亚达回购B股时,就明确表示是要注销从而减少股本的。这样的回购会改变筹码与资金的供求关系,所以会刺激股价的上涨。大家可以看看飞亚达A、B股的迥异走势,一个大牛一个大熊,就是因为B股有以注销为目的的回购在支撑。
A股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很多是另有所图,大多数A股公司回购的目的是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进行股权激励,即实控人或大股东从二级市场买入股份奖励给员工或者卖给员工,这些股份最终还是要回到二级市场流通,只有极少数因为员工辞职无法授予而被注销。看到这里,大家就知道了,这些回购根本无法让股本减少,也就是说没有让市场筹码与资金的供求关系发生改变,它的性质更像是大股东增持,只是表述或者股份用途发生了些许改变。
回购而不注销,其实就是大股东或者实控人在二级市场“低买高卖”,但是在系统性风险面前,一两个大股东实际上是无法左右股价的,因此会出现很多大股东即便买入二级市场股份也未必能赚到差价。当然,它们可以用这部分股份去抵押,死钱还是可以变成活钱的。所以说,A股一些上市公司就是为了融资而来的,并不想反哺二级市场,这个说法还确实有根据,就连回购这样一个稍微可以反哺二级市场的玩法都可以变着花样来,最终还是要二级市场买单,所以A股上市公司回购很难刺激股价,就是这个道理。(刘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