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报道,上海市民章先生多年来向同一个保险代理人先后买下了29只太平洋人寿保险,总计支付保费800多万元,其中“被误导”贷款370万元。到底真相如何?
对此,中国太保寿险21日回应记者称,公司调查显示,回访记录中章先生对每笔保单均知晓及认可,所涉保单办理贷款业务均为本人持相关有效证件至柜面办理。相关保单此前有过理赔,章先生并未向公司提出异议。
记者从上海银行业保险业纠纷调解中心获悉,“21日上午,调解中心的调解员与双方就调解方案进行了沟通协调。21日下午该案已调解成功,双方签署了调解协议。”
800万巨额保险纠纷惹关注 已进入调节阶段
根据媒体报道,近年来,年收入仅有约11万元的章先生共动用800多万元在太平洋寿险公司购买了29只保险,其中,370万元为贷款。章先生表示,保险公司业务员诱导贷款,导致自己掏空积蓄、背上巨债。此外,涉事业务员涉嫌伪造“被保险人”签名。而为他办理这些保单和“引导”贷款的是同一个保险代理人周某梅。据了解,2020年,此人已从太平洋寿险公司离职。
对于其中的纠纷,太平洋寿险上海分公司回应记者表示:2010年至2019年间,章先生为其或家人共投保29份(本人首次投保年龄44周岁),投保险种包括了寿险、意外险、年金险、健康险等,目前其中16份保单已缴费期满;回访记录显示,回访中章先生本人均表示对投保过程、保险责任、缴费期限、缴费金额等信息知晓及认可;章先生名下部分保单已陆续办理过保单分红、生存金领取等服务。2016年,章先生女儿因疾病住院,向公司申请并获得理赔。期间,章先生均未向公司提出异议。
至于贷款部分,信息显示,章先生保单贷款的贷款用途一项填写“公司经营”“装修”等,但从结果来看显然最终是用于购买保险。对此,险企称,保单贷款是投保人依据保险合同约定享有的一项权益。章先生自2014年起向公司申请部分保单贷款,所涉保单办理贷款业务均为本人持相关有效证件至柜面办理。
实际上,类似和保险有关的纠纷并不少。在其中,保险代理人充当的“角色”通常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就章先生此案而言,最终调解协议因“保密”而无从知晓,但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分析,保险代理人在业务办理中,很有可能违背了监管、保险公司的合法合规要求。诸如,未按照客户家庭财务实际状况,进行预算合理匹配;未按照客户的实际需求,合理匹配保险;以高收益诱导;不合理利用公司制度,钻空子找漏洞;疑代签字等等。
保险销售规范任重道远 全年保险投诉超16万件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保险业投诉反映问题集中在理赔纠纷和销售纠纷。据记者汇总统计,2021年全年,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共接收并转送涉及保险公司的保险消费投诉16.32万件,其中,人身保险公司9.7万件,占投诉总量约59%。可见,保险销售规范工作任重道远。
就上海市场而言,近几年上海银行业保险业投诉和举报快速增长。据上海银保监局一级巡视员李虎介绍,2021年上海银保监局接收到银行业保险业投诉9.52万件、举报4840件,连续三年保持较快增长。究其原因,既有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反复等外部因素,也有金融消费者自我保护的意识明显加强等内在原因。当然,部分金融机构对投诉处理不重视、不及时、不到位,存在“重视个体安抚、忽视根源治理”等治标不治本现象,部分金融机构做表面文章,没有切中产品服务的要害进行溯源整改,同质同类问题反复发生,不断挤占监管资源等因素,也是近年相关投诉和举报数量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为规范人身保险销售活动,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2021年底,中国银保监会已下发《人身保险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明确要求,保险机构应建立实施销售人员分级管理制度,对销售人员进行分级管理;在保险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上,保险公司应建立投保人保险需求与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制度。
保险业内人士坦言,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人人生活中不可或缺,超长周期资产配置也离不开保险。保险业这些年跌宕起伏,发展极为不易,涉及数亿消费者的家庭保障,规范保险销售活动迫在眉睫。
在刚刚过去的3·15消费者权益日,银保监会消保局局长郭武平公开表示,2022年将多措并举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一方面,将制定《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另一方面,从供给侧要压实金融机构责任,实现“卖者尽责”。从需求侧要加强消费者宣传教育,提高金融素养,力争做到“买者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