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层多次强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背景下,作为支持高科技企业的重要实践,当前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连通资金与实体的桥梁作用,扭转实体企业“融资难”的尴尬局面已势在必行。
眼下,债券市场在支持科技创新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愈发突出。伴随金融支持力度的不断增强,后续双创债市场的扩容料呈大势所趋。
市场融资需求旺盛
事实上,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交所”)在创新方面一直走在资本市场前列,尤其是科创板的推出,不仅发挥了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试验田”的效应,同时也成为了中国科技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不仅如此,上交所债券市场更是筹措中长期资金的重要场所。自2017年7月,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开展创新创业公司债券试点的指导意见》,旨在努力探索适合创新创业企业发展的债券市场服务支持新模式后,上交所便正式推出了创新创业债券品种。截至目前,上交所已累计发行了84只创新创业债券(含科技创新债券),规模合计391.48亿元,持续疏通信用传导机制、助推实体企业创新升级。
需指出,由于科创企业具有高投入性、高技术人才密集性、高成长性等特征,因而前期的高投入和高风险使得市场资金流向科创企业的意愿并不高。
此时,监管层之于金融业的引导就变得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前试图借力资本市场,降低融资成本,尝试创新产品的筹资主体不在少数。
“我们刚发行了10亿元双创公司债,2022年旗下子公司国鑫创投也准备发行双创债券,主要投资金融科技领域。”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资金管理部业务经理付凌云说。
“我们目前在上交所申请了30亿元双创债的批文,已经发行了一单双创债和一单科创债,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上海浦东科创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张尚伟称,“这两个月我们还会继续新发公司债,用于自身的投资资金需求。”
金融机构积极施为
毋庸置疑,资本市场在支持科创企业发展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2020年以来,我们在上交所共发行了11期双创债,服务了8家企业,涉及规模95.8亿元。”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称,“同时,我们还推出过‘绿色+双创’‘碳中和+双创’等双贴标品种。2022年,我们预计会发行130亿元左右的双创债或科创债,涉及5至6家发行主体,且已获得批文。”
不可否认,支持实体经济,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金融机构责无旁贷,也大有可为。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披露,2021年,证券公司于创新创业公司债的承销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承销金额较2020年同期增长超1.54倍。
在承销规模上,相比于2020年无一家承销创新创业债券规模超30亿元的窘境,2021年共有5家券商承销额超过30亿元。
不过,“据我们统计,2021年证券公司承销创新创业公司债券的规模仅343 亿元,占公司债券总规模的0.9%。相比绿色债券等其它创新品种,创新创业债券市场的规模仍旧偏小,交易所债券市场支持创新战略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固定收益总部总经理助理、创新业务部总经理胡俊华直言,“向后看,积极支持央企、符合条件地方国企、 科技产业园建设公司、证券公司或其子公司发行创新创业债券, 进一步扩大创新创业债券市场规模已逢其时。”
此外,“当前产业企业,尤其是民营产业企业的债券融资环境依旧较差,投资者信心不足,为此,我们建议后续政策层或可考虑在国家层面建立产业企业政策性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基金,在防范道德风险的前提下,尽快恢复市场投资者配置产业类企业双创债的信心。”胡俊华说。
“绿色通道”继续拓宽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创新也离不开反复的探索和实践。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后续将坚持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服务双创企业的工作力度和针对性。
首先,于项目审核方面,双创债品种依然将实行专人对接、专项审核。适用即报即审政策,借由“绿色通道”提高审核效率。
第二,部门内部已经设立了产品创新相关多条线的联动机制,对于各品种,各条线也都明确了具体的负责人。未来将从各维度大力支持双创债的发展,推动政策优化落地。
第三,将进一步加强双创债的推广力度和服务水平。具体包括召开座谈会、培训会等活动,为融资企业介绍政策情况,加强投资者培育和市场推广工作,丰富投资者多样性。